歷史唯物主義考試大綱
(參考教材:人民出版社、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第一章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歷史觀
第一節社會歷史觀及其產生和發展
一般宇宙觀和社會歷史觀、馬克思主義以前的社會歷史理論、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
第二節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組成部分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歷史唯物主義對社會歷史觀基本問題的正確解決、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關系、
第三節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
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和人的自覺活動、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意義
第二章人類社會和自然界
第一節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
人和人類社會的產生、勞動是人類社會的本質活動、人的社會存在和人的本質、
第二節作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作用、社會發展與生態平衡
第三節作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人口因素
人口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口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社會發展與人口調節
第四節作為社會生存和發展基礎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人類社會與自然界對立統一的基礎、生產方式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決定力量、以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有機結構
第三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第一節社會生產力
生產力及其特點、生產力的構成、生產力的性質、水平和發展動力
第二節社會生產關系
生產關系及其特點、生產關系和物質利益、生產關系的構成和類型
第三節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社會發展的生產力標準
第四章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第一節社會形態的基本結構
社會的經濟基礎及其特征、社會的上層建筑及其構成、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體
第二節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第三節社會形態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會形態發展次序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同類社會形態的共同本質和具體特點、歷史時代是現實社會形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具體統一
第五章階級、國家、革命
第一節階級和階級斗爭
階級的起源和實質、社會的階級結構及其歷史變遷、階級斗爭及其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
第二節國家
國家的起源、國家的本質和職能、國家的類型和形式
第三節政治革命
革命的實質和歷史作用、革命的根源和條件、革命的類型和形式
第四節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的過渡
無產階級專政是新型國家、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斗爭、階級和國家發展的歷史趨勢
第六章社會意識
第一節社會意識的結構
社會意識是人的精神活動系統、個人意識、群體意識和社會意識、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社會意識形態和科學
第二節社會意識諸形式
社會意識諸形式的起源、社會意識諸形式的特點、各種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社會意識的功能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社會意識的進步與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
第七章科學及其在社會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節科學的一般特征
科學的形成和本質、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科學活動是社會總勞動的特殊部分
第二節科學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杠桿
科學是革命的精神力量、科學向社會物質財富的轉化、科學進展與社會關系的變革
第三節科學發展的社會條件
社會生產制約著科學的進步、社會制度和階級關系對科學發展的影響、其他社會因素對科學發展的作用
第八章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第一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在人的作用問題上兩種對立的歷史觀、人民群眾中的個人和集體、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群眾創造活動的歷史條件性
第二節歷史人物的作用
歷史人物特殊作用的社會意義、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基礎和條件、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原則
第三節、人民群眾創造活動的歷史發展
群眾的積極性和組織化程度的增長、階級、政黨同群眾運動的關系、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第九章歷史進步與人類解放
第一節歷史進步的動力和標志
歷史進步的必然趨勢、歷史進步的基本動力、歷史進步的主要標志
第二節歷史進步的方式和途徑
歷史進步的對抗形式和非對抗形式、社會革命、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
第三節共產主義和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歷程、共產主義是完全自覺的人類歷史的開端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