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態學》考試大綱(2016年)
一、大綱綜述
動物生態學是研究動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并在宏觀層次研究動物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及林學和農學相關專業的基礎課,也是報考動物學類研究生的考試科目之一。為了幫助考生明確復習范圍和有關要求,特制定考試大綱。
本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北京林業大學動物研究方向的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緒論
生態學的發展歷史和研究對象、生態學的分支學科、生態學的三大類研究方法。
第二章有機體與環境(一)
生態因子及其分類、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溫度對動物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動物熱能代謝的類型和體溫調節的特點、動物對低溫和高溫環境的適應、個體大小與尺寸問題、溫度與動物的行為、溫度與動物的地理分布、水分對動物的生態作用
第三章有機體與環境(二)
光及其輻射的一般意義、光周期和動物的季節節律、大氣和水環境、土壤和基底在動物生活中的作用、氣候對動物的綜合影響
第四章種群數量的時空動態
種群的概念及其生物學和生態學、種群的數量統計、種群統計學、內稟增長力、種群的空間格局
第五章種群增長
種群增長模型、自然種群數量變動、種群調節
第六章種群遺傳與進化生態學
自然選擇的類型、物種形成、影響自然選擇的生態因素、r-選擇和k-選擇
第七章行為生態學
行為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行為生態學思想、覓食行為與棲息地選擇、社群行為、動物的通訊
第八章種群間相互作用
種間競爭、捕食與被食、食草作用、寄生物和宿主、互利共生
第九章群落生態學
群落的概念和特征、群落的結構和成分、物種多樣性、群落的演替、形成群落結構的因素
第十章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定義基本結構、食物鏈、食物網和營養級、同資源種團、生產力的基本概念、生態系統中的次級生產力、群落或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第十一章應用生態學
有益生物種群的產量、有害動物的防治與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
三、考試要求
考生應全面掌握動物生態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掌握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生態學的基本內容和特點,能夠融會貫通各部分內容的知識,并能運用動物生態學的原理分析解決動物生態學實踐中的一般問題。
四、試題結構
1、名詞解釋(約占40分)
2、填空題(約占0分)
2、簡答題(約占50分)
3、論述題(約占60分)
4、實驗題(約占0分)
五、考試方式及時間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150分。
六、主要參考書
1.孫儒泳主編《動物生態學原理》第3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