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6年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 | 考試內容及范圍說明 |
261 二外日語 | 1、日語基礎語法 |
2、助詞基本用法 | |
3、日語基礎閱讀 | |
262 二外法語 | 1、基礎語法 |
2、常用詞匯 | |
3、動詞基本用法 | |
4、閱讀理解 | |
5、法漢互譯 | |
263 二外英語 | 1、 語法與詞匯用法 |
2、 英漢互譯 | |
3、 閱讀理解 | |
4、 短文寫作 | |
331 社會工作原理 | 1、社會工作基礎知識(社會工作概述;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社會工作的理論;人的發展與社會環境;社會工作過程;社會工作教育) |
2、社會學基礎知識(社會學的對象與功能;社會;人的社會化;社會互動;社會群體;社會組織;社會制度;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社區;社會變遷與社會現代化;社會問題;越軌與社會控制) | |
333 教育綜合 | 同《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大綱及指南》 |
337 工業設計工程 (報考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
工業設計工程偏重理論,涉及工業設計基本理論知識。 |
337 工業設計工程 (報考藝術設計學院) |
基礎理論筆試,不指定范圍 |
355 建筑學基礎 | 建筑學基礎涵蓋中外建筑史,包括古代與近現代建筑歷史的基本知識。 |
1、外國古代建筑史部分:古埃及建筑、古代兩河流域建筑、古希臘建筑、古羅馬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羅馬風建筑、哥特建筑、中古伊斯蘭建筑、文藝復興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 | |
2、外國建筑近現代史部分:十八世紀下半葉至今的建筑發展。 | |
3、中國建筑歷史:中國古代城市、宮殿、宗教建筑、住宅、陵墓、園林等的歷史演化發展及其材料、技術構造特征。 | |
356 城市規劃基礎 (針對專業學位) |
城市規劃原理基礎知識 |
432統計學 | 一、統計學 |
1、調查的組織和實施。 | |
2、概率抽樣與非概率抽樣。 | |
3、數據的預處理。 | |
4、用圖表展示定性數據。 | |
5、用圖表展示定量數據。 | |
6、用統計量描述數據的水平:平均數、中位數、分位數和眾數。 | |
7、用統計量描述數據的差異:極差、標準差、樣本方差。 | |
8、參數估計的基本原理。 | |
9、一個總體和兩個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 | |
10、樣本量的確定。 | |
11、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 | |
12、一個總體和兩個總體參數的檢驗。 | |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 |
14、單因子和雙因子方差分析的實現和結果解釋。 | |
15、變量間的關系;相關關系和函數關系的差別。 | |
16、一元線性回歸的估計和檢驗。 | |
17、用殘差檢驗模型的假定。 | |
18、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 |
19、多元線性回歸的擬合優度和顯著性檢驗。 | |
20、多重共線性現象。 | |
21、時間序列的組成要素。 | |
22、時間序列的預測方法。 | |
二、概率論 | |
1、事件及關系和運算。 | |
2、事件的概率。 | |
3、條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 |
4、隨機變量的定義。 | |
5、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數;離散型均勻分布、二項分布和泊松分布。 | |
6、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函數和分布函數;均勻分布、正態分布和指數分布。 | |
7、隨機變量的期望與方差。 | |
8、隨機變量函數的期望與方差。 | |
437社會工作實務 | 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模式;社會工作實務的通用過程;兒童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矯正社會工作;優撫安置社會工作;社會救助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學校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 |
446城市規劃設計(針對專業學位,時間為3小時) | 城市規劃、居住區規劃、城市設計 |
502產品設計 | 產品設計為快題設計,考試工具由考生自備,不指定考試范圍 |
503城市規劃與設計 | 城市規劃、居住區規劃、城市設計 |
504建筑快速設計 | 建筑快速設計為公共、居住等類型建筑設計 |
505快題設計 | 手繪;考試工具由考生自備;不指定考試范圍 |
506專業創作 | 手繪;考試工具由考生自備;不指定考試范圍 |
610基礎英語 | 相當于英語專業8級水平考試的: |
1、詞匯用法 | |
2、閱讀理解 | |
3、短文英漢互譯 | |
4、根據所給題目及要求寫議論文 | |
611基礎日語 | 相當于日語專業8級水平考試的: |
1、詞匯用法 | |
2、閱讀理解 | |
3、短文日漢互譯 | |
4、根據所給題目及要求寫作文 | |
619美術史論 | 基礎理論筆試,不指定考試范圍 |
620普通化學-生命16新增 | 1、稀溶液依數性 |
2、電解質溶液 | |
3、緩沖溶液 | |
4、膠體 | |
5、化學反應熱及反應的方向和限度 | |
6、化學反應速率 | |
7、氧化還原反應與電極電位 | |
8、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 |
9、共價鍵與分子間力 | |
10、滴定分析 | |
11、可見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 |
12、現代儀器分析 | |
621細胞生物學 | 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細胞質膜;物質的跨膜運輸;線粒體;細胞質基質與內膜系統、蛋白質分選與膜泡運輸;細胞信號轉導;細胞骨架;細胞核與染色體;核糖體;細胞周期與細胞分裂;細胞增殖調控與癌細胞;細胞分化與胚胎發育;細胞凋亡與細胞衰老;細胞的社會聯系 |
622設計史論 | 基礎理論筆試;不指定考試范圍 |
630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 同《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大綱》 |
633城市規劃原理 | 城市規劃原理基礎知識 |
65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1、馬克思主義及其鮮明特征 |
2、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論、意識論 | |
3、對立統一規律 | |
4、認識的本質、過程及真理的特性 | |
5、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社會發展的動力 | |
6、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的基本內容及其現實價值 | |
7、社會資本再生理論及其現實價值 | |
8、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和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 | |
9、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 |
10、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
11、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 |
652社會學理論 | 1.社會學原理 |
2.社會學歷史 | |
3.分支社會學 | |
4.國外社會學理論 | |
662普通物理I | 1、力學 |
2、熱學 | |
3、電磁學 | |
663數學分析 | 1、 極限、連續函數、實數的連續性 |
2、一元函數微積分 | |
3、 多元函數微積分 | |
4、級數、隱函數、廣義積分與含參量積分、曲線積分與曲面積分 | |
684物理化學I | 1、熱力學第一定律 |
2、熱力學第二定律 | |
3、多組分系統熱力學 | |
4、化學平衡 | |
5、相平衡 | |
6、電化學 | |
7、界面現象 | |
8、化學動力學 | |
9、膠體化學基礎 | |
801管理學 | 1、管理導論 |
要點:管理的基本問題、管理的層次、管理的效率與效果、管理職能、管理角色、管理技能、管理組織、管理理論的演變歷史及未來趨勢、系統理論與權變理論。 | |
2、組織文化與環境 | |
要點:組織文化的形成、組織文化對管理的影響、組織文化、民族文化及其不同類型、中國文化、企業文化;文化與創新、創新性企業文化。一般環境、具體環境、環境不確定性評價、利益相關群體關系管理。 | |
3、社會責任與管理道德 | |
要點:社會責任內涵、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共享價值觀、管理道德。 | |
4、決策管理 | |
要點:決策制定過程、決策風格、變化條件下的決策問題。 | |
5、計劃 | |
要點:計劃觀念與類型、計劃工具和技術(PERT網絡、負荷圖、甘特圖、盈虧平衡分析、線性規劃)、動態環境下的計劃。 | |
6、戰略 | |
要點:內部環境分析、公司層戰略與業務層戰略。戰略制定流程、戰略管理相關內容。 | |
7、組織 | |
要點:組織結構、組織結構的類型、職能部門化、管理跨度、組織的權變因素、現代組織設計。 | |
8、領導 | |
要點:特質理論、行為理論、費德勒模型、路徑-目標模型、虛擬團隊;獨裁式領導、民主式領導;領導與溝通、溝通信息流向、組織溝通網絡。 | |
9、激勵相關理論 | |
要點:動機、早期動機理論、當代動機理論 | |
10、控制 | |
要點:控制、控制過程、監控組織績效及其工具、公司治理 | |
11、運營與價值鏈管理 | |
要點:運營管理及其戰略作用、價值鏈及其價值鏈管理的優點。 | |
803電子技術I | 模擬電子技術部分: |
1、半導體和晶體管基礎知識,場效應管原理和特點。 | |
2、基本放大電路: | |
組成和工作分析。靜態和動態分析,圖解和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 | |
靜態工作點的穩定。共集電極電路。 | |
多級放大電路的組成和分析計算方法。 | |
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 |
3、負反饋放大電路 | |
負反饋的類型和判斷,不同類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 |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 | |
4、差動放大電路和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分析 | |
5、集成運算放大電路 | |
組成、特點理想運放的分析方法。 | |
基本運算線路分析:算術運算、微分、積分運算;電壓比較器;矩形波和三角波發生器。 | |
6、正弦波振蕩電路:振蕩條件、RC振蕩電路分析、LC振蕩電路原理。 | |
7、單相整流電路,電容濾波器的分析,LC濾波器組成、原理。 | |
穩壓管穩壓電路,串聯型穩壓電路分析,集成穩壓電路的應用方法。 | |
數字電子技術部分: | |
1、晶體管的開關特性。 | |
2、基本門電路:與門、或門、非門、與非門、或非門、異或門、同或門、三態門,集電極開路門等。 | |
分立元件與、或、非門分析。 | |
TTL門和MOS門的特點。 | |
3、邏輯代數的基本定律。邏輯函數的化簡和變換——公式法和卡諾圖法。 | |
組合邏輯線路的分析和設計 | |
4、加法器、編碼器、譯碼器的分析。集成譯碼器應用。 | |
5、觸發器: | |
RS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T觸發器基本功能、特性方程、特性表、驅動表、狀態圖、時序圖。觸發器功能的轉換。 | |
6、時序邏輯部件 | |
寄存器線路分析,計數器的原理、分類、線路分析、集成計數器的應用。 | |
7、同步時序邏輯線路的設計 | |
8、單穩態觸發器、多諧振蕩器、施密特觸發器的基本功能。 | |
804經濟學原理 | 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2部分。要求學生掌握現代宏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掌握宏微觀經濟學所運用的基本分析方法。 |
805數據庫技術與應用 | 1、關系數據庫概念與原理 |
2、存儲與檢索數據 | |
3、SQL語言基礎 | |
4、SQL語言腳本及編程 | |
5、數據庫安全管理 | |
6、數據庫備份與恢復 | |
7、數據庫規范化與E-R模型 | |
806電子技術 | 1、基本放大電路分析及性能的實驗檢測 |
2、多級放大及反饋電路分析 | |
3、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及信號的運算處理分析 | |
4、信號產生電路、功率放大電路和直流電源分析 | |
5、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 |
6、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 |
7、脈沖波形產生和整形電路的分析 | |
807教育管理與教學論 | 1、教育管理學 |
2、發展心理學 | |
3、教學論 | |
808教育技術綜合 | 教育技術學概述、教育技術的歷史與發展、音視頻教學資源及制作、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教學系統開發、教育技術應用、教育技術管理、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評價、教育技術的發展與教育改革的深化、網絡教育基礎知識、網絡教育環境的構成、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網絡教育應用開發技術 |
809工程力學 | 1、靜力學部分 |
力、力偶、力系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約束與約束力。 | |
平面力系簡化與平衡、平面力系簡化結果、平衡條件。 | |
平衡方程應用,平面物系平衡問題、摩擦平衡問題。 | |
2、材料力學部分 | |
軸向拉壓的應力、變形及強度條件;聯接件剪切、擠壓強度計算。 | |
圓軸扭轉應力、變形及強度條件。 | |
彎曲內力及Q-M圖;彎曲正應力、剪應力及彎曲強度計算。彎曲變形的積分法。 | |
平面應力狀態應力分析的解析法;廣義胡克定律;材料的強度理論。 | |
彎拉(壓)組合變形、拉(壓)扭組合變形及彎扭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 |
壓桿穩定及其臨界應力的概念。 | |
810解剖生理學 | 1.解剖生理學的基本概念. |
2.細胞組織的基本功能. | |
3.血液、循環、呼吸、消化、能量代謝與體溫、泌尿、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組成、結構特點. | |
4. 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影響因素及調節機制. | |
811理論力學 | 1、理論力學靜力學 |
力、力偶、力系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基本計算方法。 | |
力系化簡方法、力系化簡結果。包括平面各種力系和空間各種力系。 | |
平衡方程應用,包括平面物系平衡問題、空間平衡問題、摩擦平衡問題。 | |
2、理論力學運動學 | |
點的運動矢量表述方法、坐標表述方法。 | |
剛體簡單運動表述方法和簡單運動剛體上點的速度、加速度分析。 | |
點的運動合成,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的應用。 | |
平面運動剛體上點的速度基點法、加速度基點法。 | |
運動學綜合問題分析 | |
3、理論力學動力學 | |
點的動力學基本問題 | |
質點系動量定理 | |
質點系動量矩定理 | |
剛體動力學微分方程 | |
質點系動能定理 | |
質點系達朗伯原理 | |
振動的固有頻率計算 | |
812材料力學I | 1、連續性、均勻性、各向同性、應力、應變基本概念;胡克定律。 |
2、軸向拉壓問題的應力、強度條件與變形計算;拉壓靜不定問題。 | |
3、聯接件剪切、擠壓強度計算。 | |
4、圓軸扭轉問題的應力、強度與變形計算,簡單非圓截面扭轉應力。 | |
5、彎曲問題的應力與強度計算。 | |
6、彎曲變形計算;靜不定梁解法。 | |
7、應力狀態分析,主應力、主方向的概念及其計算;強度理論。 | |
8、組合變形問題的強度計算。 | |
9、慣性載荷作用下構件的強度與變形計算。 | |
10、壓桿穩定問題及壓桿穩定校核。 | |
11、疲勞破壞基本概念,疲勞極限與疲勞強度基本概念。 | |
12、材料力學性能的測試方法,電測實驗應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
813 電工學 | 1、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 |
電路的作用與組成部分;電路模型;電壓和電流的參考方向;歐姆定律;電源有載工作、開路與短路;基爾霍夫定律;電路中電位的概念及計算 | |
2、電路的分析方法 | |
電阻串并聯連接的等效變換;電源的兩種模型及其等效變換;支路電流法;結點電壓法;疊加定理;戴維寧定理與諾頓定理 | |
3、電路的暫態分析 | |
電阻元件、電感元件與電容元件;儲能元件和換路定律;RC電路的響應;一階線性電路暫態分析的三要素法;微分電路與積分電路;RL電路的響應; | |
4、正弦交流電路 | |
正弦電壓與電流;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電阻、電感與電容元件串聯的交流電路;阻抗的串聯與并聯;復雜正弦交流電路的分析與計算;交流電路的頻率特性; 功率因數的提高 | |
5、三相電路 | |
三相電壓;負載星形聯接的三相電路;負載三角形聯接的三相電路;三相功率; | |
6、磁路與鐵心線圈電路 | |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交流鐵芯線圈電路;變壓器;電磁鐵 | |
7、交流電動機 | |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構造;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轉動原理;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電路分析;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轉矩與機械特性;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起動;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調速;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制動;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銘牌數據;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選擇 | |
8、半導體器件 | |
半導體的導電特性;PN結及其單向導電性;二極管;穩壓二極管;雙極型晶體管;光電器件 | |
9、基本放大電路 | |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組成;放大電路的靜態分析;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靜態工作點的穩定; 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射極輸出器;差分放大電路;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場效應晶體管及其放大電路 | |
10、集成運算放大器 | |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簡單介紹;運算放大器在信號運算方面的應用;運算放大器在信號處理方面的應用;運算放大器在波形產生方面的應用;使用運算放大器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
11、電子電路中的反饋 | |
反饋的基本概念;放大電路中的負反饋;振蕩電路中的正反饋 | |
12、直流穩壓電源 | |
整流電路;濾波器;直流穩壓電源 | |
13、門電路和組合邏輯電路 | |
數制和脈沖信號;基本門電路及其組合;TTL門電路;CMOS門電路;邏輯代數;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加法器;編碼器;譯碼器和數字顯示;數據分配器和數據選擇器 | |
14、觸發器和時序邏輯電路 | |
雙穩態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 | |
814物理化學III | 1、理想氣體 |
理性氣體狀態方程,理想氣體混合物 | |
2、熱力學第一,二,三定律 | |
熱力學基本概念, 熱力學第一定律,熱(heat)和功(work),熱力學能, 恒容熱, 恒壓熱, 焓,理想氣體恒溫過程, 恒壓變溫過程,恒容變溫過程. 凝聚態物質的變溫過程, 可逆過程和絕熱可逆過程方程, 標準相變焓, 標準生成焓和標準燃燒焓,標準摩爾反應焓, 熱力學第二定律,卡諾循環與卡諾定理, 熵和熵增加原理, pVT變化熵變的計算, 相變過程熵變的計算, 熱力學第三定律, 規定熵與標準摩爾(規定)熵, 標準摩爾反應熵, Helmholtz函數和 Gibbs函數, 熱力學基本方程。 | |
3、多組分系統熱力學 | |
偏摩爾量,化學勢與多組分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 氣體組分化學勢。Raoult 和 Henry 定律,理想液態混合物,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 稀溶液的依數性 | |
4、化學平衡和相平衡 | |
理想氣體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 化學反應的等溫方程 | |
化學反應的等壓方程, 理想氣體化學平衡的影響,相律 | |
杠桿原理,單組分系統相圖,二組分理想液態混合物的 | |
氣液平衡相圖, 二組分真實液態混合物的氣液平衡相圖, 二組分液態部分互溶系統及完全不互溶系統的氣液平衡相圖, 固態完全互溶和部分互溶的系統, 生成化合物的二組分凝聚系統相圖。 | |
5、電化學 | |
基本概念,離子遷移數,電導,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 可逆電池及其電動勢的測定, 原電池熱力學, 電極電勢和標準。 | |
6、化學動力學 | |
反應速率及速率方程,速率方程的積分形式,速率方程的確定, 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典型復合反應, 復合反應的近似處理法, 反應速率理論 | |
7、界面現象 | |
界面張力, 彎曲液面的附加壓力, 固體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液-固界面, 溶液表面的吸附。 | |
815 生態經濟學 | 1、生態經濟學的形成、內涵、特點與研究對象 |
2、生態經濟理論與其他理論之間關系 | |
3、生態系統的物質轉化、能量流動與能值分析 | |
4、生態經濟系統的結構、要素配置與功能 | |
5、生態經濟核算與科技政策 | |
6、生態經濟產業原理、分類與評價 | |
7、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 |
816高級英語 | 1、語言學 |
2、翻譯 | |
3、寫作 | |
817環境材料基礎 | 1、生態環境材料的內涵與定義 |
2、生態環境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 |
3、材料的環境協調性評價 | |
4、生態設計的概念與方法 | |
5、典型材料的環境問題及對策舉例 | |
818 綜合日語 | 1、日本概況 |
2、日本文學 | |
3、日本文化 | |
820有機化學I | 1、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定義、命名、同分異構體等) |
2、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和原理(基本反應的類型及機理) | |
3、有機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方法(有機液體、固體合成及分離提純方法) | |
4、有機波譜學(紅外、紫外、核磁、質譜基本原理及綜合運用) | |
5、有機化學理論及反應綜合運用(目標產物合成路線的設計及選擇等) | |
821 自動控制原理 | 1、自動控制系統概述 |
2、控制系統的數學描述方法 | |
控制系統的微分方程,非線性系統的線性化,傳遞函數,結構圖與結構圖化簡。 | |
3、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 | |
二階系統時域分析,高階系統時域分析,穩定性分析,穩態誤差分析。 | |
4、根軌跡分析法 | |
根軌跡作圖的基本法則,根軌跡圖的繪制,控制系統的根軌跡法分析。 | |
5、頻率分析法 | |
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開環頻率特性作圖,頻域穩定性判據,開環頻率特性分析。 | |
6、控制系統的校正方法 | |
根軌跡法校正設計,頻率法串聯校正設計,參考模型法校正設計,頻率法反饋校正設計。 | |
7、非線性系統分析 | |
相平面分析法,描述函數法。 | |
8、采樣控制系統分析基礎 | |
開環脈沖傳遞函數,閉環脈沖傳遞函數,采樣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 |
822 信號與系統 | 1、信號與系統概論 |
2、連續時間信號與系統 | |
3、離散時間信號與系統 | |
4、傅立葉分析 | |
5、拉普拉斯變換與傳遞函數描述 | |
6、z變換 | |
823 半導體物理 | 1、常見半導體(Si,Ge,GaAs)的晶體結構、能帶結構和物理性質 |
2、純凈半導體、摻雜半導體中電子狀態,熱平衡載流子濃度,以及相關溫度特性; | |
3、載流子遷移率,電場作用下載流子漂移運動,半導體導電性,相關溫度特性,以及霍爾效應; | |
4、非平衡載流子的復合-產生機理,載流子壽命,以及擴散運動特性,載流子連續性方程; | |
5、同質PN結特性、電流-電壓特性、電容特性、擊穿特性; | |
6、MOS結構特性、表面狀態、電容-電壓特性; | |
7、金屬-半導體接觸特性,異質結相關概念; | |
828激光原理 | 不指定內容范圍 |
832 交通信息與控制 | 1、交通工程的定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對象 |
2、速度、流量和密度在交通工程中的概念和計算 | |
3、概率論在交通工程的應用 | |
4、交通流理論 | |
5、道路通行能力 | |
6、交通控制與管理基本概念和方法 | |
7、交通仿真理論與方法 | |
833 土力學 | 1、土的物理性質和工程分類 |
土的成因與特性,土的三相組成,土的結構與構造,土的三相比例指標,土的物理狀態,土的滲透性,土的壓實性,土的工程分類 | |
2、土的應力計算 | |
一點應力狀態的概念,土的自重應力計算,基底壓力與基底附加壓力計算,各種條件下附加應力計算 | |
3、土的壓縮性與地基變形計算 | |
土的壓縮性,地基沉降計算(分層總和法及規范法),有效應力原理,地基固結度,固結理論的應用 | |
4、土的抗剪強度 | |
土的庫侖定律,土的摩爾-庫侖強度理論,土強度指標的測定方法 | |
5、土壓力與土坡穩定分析 | |
土壓力概念,朗肯土壓力理論,庫侖土壓力理論,擋土墻穩定性驗算,土坡穩定分析原理 | |
6、地基承載力 | |
地基變形的三個階段與地基破壞的三種模式,荷載試驗法,臨塑荷載與臨界荷載,地基的極限荷載,規范法 | |
841 結構力學 | 1、平面體系幾何構成分析* |
2、靜定結構分析*——內力分析和位移計算 | |
3、靜定結構影響線* | |
4、超靜定結構分析——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矩陣位移法 | |
5、結構分析專題——結構動力學基礎*、結構穩定分析、結構的塑性分析 | |
注:“*”為基礎部分 | |
843 鋼筋混凝土結構 | 1、鋼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力學性能 |
2、結構設計方法 | |
3、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性能與設計原理(包括受彎構件正截面、斜截面,受扭構件,受壓構件,受拉構件) | |
4、預應力混凝土基本概念及構件設計(包括受彎構件、軸心受拉構件) | |
5、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包括梁板結構設計、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設計) | |
844 水力學Ⅱ (水利工程) |
1、掌握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及作用于流體上力的分析; |
2、掌握流體靜力學中壓強分布圖,等壓面,壓力體;壓強的表示與計算;流體的相對平衡問題;靜水總壓力計算; | |
3、熟悉與流體運動學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實際流體恒定總流能量方程的應用及恒定流體總流動量方程的應用; | |
4、熟悉流體運動型態與管路沿程阻力系數的變化規律;掌握簡單與復雜(串并聯)管路沿程水頭損失與局部水頭損失計算; | |
5、熟悉明渠均勻流特性、水力最優斷面概念;掌握明渠均勻流計算; | |
6、熟悉與明渠恒定非均勻流,以及水躍相關的基本概念; | |
7、掌握量綱分析方法及其應用。 | |
845水分析化學與水力學 | 水力學部分: |
1、液體的主要物理性質。流體靜壓特性,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液體相對平衡,靜水總壓力。 | |
2、描述流體運動的方法,流體基本概念,流體微團運動的基本形式。 | |
3、流體的連續性方程、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實際總流能量方程、恒定總流動量方程的物理意義及計算。 | |
4、層流,紊流,均勻流沿程損失,圓管中的層流流動,紊流沿程水頭損失,局部、沿程水頭損失分析及計算。 | |
5、簡單短管和長管中的恒定有壓運動,管網中的恒定有壓運動,非恒定有壓管流中的水擊。 | |
6、恒定明渠均勻流,恒定明渠均勻流的流動流態和概念,水躍和跌水,棱柱體渠道中恒定非均勻漸變流水面曲線型式分析。 | |
7、量綱分析計算。邊界分離及繞流阻力概念。滲流定律及物理意義。 | |
水分析化學部分: | |
1、水分析化學的性質與任務;水分析化學方法分類 、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和容量分析操作方法;水質指標與水質標準。 | |
2、分析結果誤差及其表示方法、分析測量結果的質量保證、數據處理、標準溶液配置及其量濃度表示方法。 | |
3、酸堿平衡、絡合平衡、氧化還原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相關計算。 | |
4、酸堿緩沖溶液的緩沖原理、組成、緩沖范圍及其緩沖液的配制方法;pH對絡合滴定的影響及其相關計算、提高絡合滴定選擇性的方法;分步沉淀及其計算;氧化還原反應完全程度的判斷與計算。 | |
5、酸堿滴定法、絡合滴定、氧化還原滴定、沉淀滴定方法基本原理、滴定曲線及其計算、滴定突越影響因素、準確滴定的判據、指示劑選擇與常用指示劑、滴定方式及應用。 | |
6、酸堿滴定法、絡合滴定、氧化還原滴定、沉淀滴定方法在水質分析中的典型應用實例,例如堿(酸)度、總硬度及其鈣、鎂硬度、絡合返滴定測Al等、莫爾法、佛爾哈德法、高錳酸鉀法、重鉻酸鉀法、碘量法等。 | |
7、水中有機物污染綜合指標種類、概念、特點及實際應用。 | |
8、吸收光譜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計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定量分析方法和實際應用。 | |
9、電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直接電位分析法在水質分析中的應用。 | |
10、氣相色譜法、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測定對象、主要儀器組成部件及作用、定量分析方法及在水質分析中的應用。 | |
846 傳熱學Ⅰ | 1、熱傳導,熱傳導有關的基本概念以及傅立葉定律,導熱微分方程式,導熱過程的數學表述,非穩態導熱的基本概念。 |
2、對流換熱,對流換熱的基本概念,對流換熱微分方程組推導,相似理論,管內受迫流動的換熱,自然對流換熱。 | |
3、熱輻射,輻射相關的基本概念,掌握熱輻射的基本定律,輻射換熱計算,角系數的概念以及確定。 | |
848 道路工程 | 1、我國公路、城市道路等道路工程的基本特點和概況; |
2、我國道路線形設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 |
3、道路平面線形、縱斷面、橫斷面的設計方法、道路選線與定線的基本方法; | |
4、道路路基與路面設計、施工和養護維修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 |
5、剛性路面和柔性路面設計的基本理論,路基及邊坡穩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 |
849 交通工程 | 1、交通工程的定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對象 |
2、速度、流量和密度在交通工程中的概念和計算 | |
3、概率論在交通工程的應用 | |
4、通行能力 | |
5.交通控制與管理基本概念和方法 | |
6、交通運輸工程基本概念與方法 | |
851傳熱學II | 1、導熱基本定律及穩態導熱 |
2、非穩態導熱 | |
3、導熱問題數值解法基礎 | |
4、對流傳熱原理 | |
5、單相流體對流傳熱關聯式 | |
6、凝結與沸騰傳熱 | |
7、輻射傳熱 | |
8、傳熱過程和換熱器 | |
852工程熱力學 | 1、基本概念及定義,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 |
2、理想氣體熱力學能、焓、比熱容和熵的計算;理想氣體的熱力過程; | |
3、熱能可用性及火用分析,氣體的流動; | |
4、壓氣機的壓氣過程,氣體動力循環; | |
5、實際氣體,水蒸氣及蒸汽動力循環,制冷循環,濕空氣 | |
854有機化學 | 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烴類(烷烴、烯烴、炔烴、脂環烴、鹵代烴、芳烴)、有機含氧化合物(醇、醚、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有機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雜環化合物的基本有機化學性質,基本有機反應和基本理論。 |
856環境影響評價 | 1、環境質量評價概述 |
(1)環境的基本特征 | |
(2)環境質量評價的構成 | |
(3)環境質量評價的定義 | |
(4)環境標準的概念和作用 | |
2、環境影響評價程序與原則 | |
(1)環境影響評價原則 | |
(2)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序 | |
(3)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的確定 | |
3、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 |
(1)大氣混合層高度的確定方法及污染氣象要素的統計方法 | |
(2)大氣擴散過程 | |
(3)高斯模式的物理意義及應用 | |
(4)箱式模式的應用 | |
(5)線源模式的應用 | |
(6)瞬時、日均和長期濃度的計算方法 | |
(7)大氣環境現狀監測方案的制定 | |
(8)特殊區域(沿海、山區等)的大氣影響分析應考慮的問題 | |
4、水環境影響評價 | |
(1)水體自凈過程 | |
(2)水體的耗氧與復氧過程 | |
(3)河流中污染物的混合模型及應用 | |
(4)S-P方程及應用 | |
(5)零維水質模型及應用 | |
5、土壤環境影響評價 | |
(1)土壤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 | |
(2)土壤評價標準的制定 | |
(3)土壤影響預測模型及應用 | |
6、環境噪聲影響評價 | |
(1)噪聲和噪聲評價量 | |
(2)A聲級、響度的基本概念 | |
(3)噪聲衰減計算公式 | |
(4)建設項目噪聲環境評價的基本方法 | |
7、區域環境影響評價 | |
(1)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 | |
(2)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 | |
(3)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和內容 | |
(4)環境容量總量確定的基本方法 | |
8、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內容與編制 | |
(1)報告書的主要內容 | |
(2)報告書回答的6個問題 | |
(3)污染物排放源強確定的幾種方式 | |
(4)水平衡、物料平衡計算方法 | |
(5)“三同時”驗收一覽表的作用 | |
857微生物基礎Ⅰ | 1、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生理、微生物生長繁殖、遺傳變異 |
2、微生物生態、微生物在環境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 |
3、污(廢)水生物處理及微生物學原理 | |
4、有機固體廢棄物與廢氣的微生物處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 |
858環境工程學 | 1、顆粒物控制技術原理 |
2、除塵裝置 | |
3、氣態污染物控制技術原理 | |
4、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控制技術 | |
861量子力學 | 1、波函數,態疊加原理。 |
2、薛定諤方程和波函數的標準條件。 | |
3、一維勢場中粒子的運動。 | |
4、力學量算符的性質和本征方程。 | |
5、中心力場中粒子的運動。 | |
6、電子的自旋。 | |
7、全同粒子。 | |
8、角動量的本征值和本征態。 | |
9、角動量的耦合,Clebsch-Gordan系數。 | |
10、非簡并態微擾論,簡并態微擾論。 | |
862 固體物理 | 晶體結構、缺陷,能帶等固體物理基礎知識 |
863光學 | 1、幾何光學 |
2、光的干涉 | |
3、光的衍射 | |
4、光的偏振 | |
865高等代數 | 1、行列式 |
2、線性方程組 | |
3、矩陣 | |
4、二次型 | |
5、線性空間 | |
6、線性變換 | |
7、歐幾里得空間與酉空間 | |
867 流體力學Ⅱ | 1、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與流體的力學模型 |
2、流體靜力學 | |
3、一元流體動力學基礎 | |
4、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 | |
5、孔口管嘴管路流動 | |
6、氣體射流 | |
7、一元氣體動力學基礎 | |
8、相似性原理及因次分析 | |
875 材料科學基礎 | 70%為必做部分,涉及材料科學基礎中金屬和無機材料的共性內容,考試內容包括: |
材料的原子及晶體結構、晶體結構缺陷、相平衡與相圖、材料的凝固 | |
30%為二選一作答部分,考生必須在金屬材料部分或者無機材料部分中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答。 | |
(1)金屬部分考試內容包括與金屬材料相關的以下內容: | |
擴散、表面與界面、塑性變形與再結晶、強韌化、相變。 | |
(2)無機部分考試內容包括與無機材料相關的以下內容: | |
無機材料的成鍵類型和特點、無機材料的結構特點與表征、以及缺陷與性能的關系、擴散、相圖與相變等相關內容。 | |
877 社會學方法 | 1.課題論證與研究設計 |
2.資料收集與現場分析 | |
3.資料分析與結論呈現 | |
4.統計描述與統計推論 | |
878化工原理 | 1、流體流動: |
流體靜力學、流體流動中的守恒原理、流體流動的內部結構、阻力損失、輸送管路計算、流速與流量的測定。 | |
2、 流體輸送設備: | |
離心泵、往復泵和通風機、鼓風機,真空泵工作原理。 | |
3、 液體的攪拌: | |
混合機理、攪拌器的性能和攪拌功率。 | |
4、 流體通過顆粒層的流動: | |
顆粒床層的特性、流體通過固定床層的壓降、過濾原理及設備、過濾過程計算和過濾過程的強化。 | |
5、 顆粒的沉降和流態化: | |
顆粒的沉降運動、重力與離心沉降設備、固體流態化技術。 | |
6、傳熱: | |
熱傳導、對流給熱、無相變時對流給熱過程分析及數學描述、相變(沸騰與冷凝)給熱、熱輻射、傳熱計算和換熱器。 | |
7、吸收: | |
氣液相平衡、傳質機理與吸收速率、低含量氣體吸收的計算。 | |
8、液體精餾: | |
兩組分溶液的氣液平衡、平衡蒸餾與簡單蒸餾、雙組分連續精餾的設計型計算、雙組分連續精餾的操作型計算、間歇精餾、恒沸精餾和萃取精餾。 | |
9、氣液傳質設備: | |
對板式塔和填料塔的設計有一定的了解。 | |
10、液液萃取: | |
液液相平衡、萃取過程計算、萃取設備。 | |
11、固體干燥: | |
干燥靜力學、干燥速率與干燥過程計算、干燥器。 | |
12、化工原理實驗: | |
單相流動阻力實驗;離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測定實驗;傳熱系數測定實驗;精餾塔實驗;吸收塔實驗;干燥速率曲線測定實驗。 | |
二、考試說明 | |
1、 考試形式均為筆試,考試時間為三小時,考試滿分為150分。 | |
2、考試大體上分化工原理課程部分和化工原理實驗二大部分。化工原理課程部分總計125分,考題題型包括填空題(約占15%)、選擇題(約占25%)、計算題(約占50%)及公式推導題(約占10%)。化工原理實驗部分總計25分,考題題型包括選擇題和簡答題。 | |
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 1、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借鑒 |
2、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考察 | |
3、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 |
4、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 |
5、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 |
6、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及其規律 | |
7、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 | |
8、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原則、載體 | |
9、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藝術 | |
886生物化學 | 1、 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
蛋白質與核酸的結構與功能、酶學 | |
2、 物質代謝: | |
生物氧化、糖代謝、脂代謝、氨基酸代謝、嘌呤核苷酸代謝 | |
3、 基因信息的傳遞 | |
DNA復制、轉錄和翻譯;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細胞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 | |
4、 專題 | |
基因工程及應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和基本作用機制、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的概念和基本策略 | |
887無機化學II | 1、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 |
2、分子結構 | |
3、晶體結構 | |
4、配位化合物 | |
5、水溶液 | |
6、沉淀平衡 | |
7、氫和稀有氣體 | |
8、鹵素 | |
9、氧族元素 | |
10、氮磷砷 | |
11、碳硅硼 | |
12、金屬通論 | |
13、s 區元素 | |
892 軟件專業基礎綜合 | 一、數據結構 |
1、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 |
數據結構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抽象數據類型的表示與實現、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的分析。 | |
2、線性表 | |
線性表的邏輯結構、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鏈式存儲結構、線性表的插入與刪除操作。 | |
3、棧和隊列 | |
棧和隊列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棧和隊列的特點和相關算法。 | |
4、樹和二叉樹 | |
樹的基本概念和術語、二叉樹的定義、遍歷二叉樹、樹和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赫夫曼樹及其應用 | |
5、圖 | |
圖的定義和術語、圖的存儲結構、圖的遍歷算法、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拓撲排序的構造方法。 | |
6、查找 | |
線性表的基本查找方法及對表的要求、二叉排序樹的構造方法及平均查找長度的計算、散列函數的構造方法及沖突的處理方法、B樹的構造方法。 | |
7、內部排序 | |
各種內部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排序過程和實現算法、各種排序方法和時間復雜度的分析方法。 | |
893 軟件工程學科專業基礎 |
一、數據結構 |
1、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 |
數據結構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抽象數據類型的表示與實現、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的分析。 | |
2、線性表 | |
線性表的邏輯結構、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鏈式存儲結構、線性表的插入與刪除操作。 | |
3、棧和隊列 | |
棧和隊列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棧和隊列的特點和相關算法。 | |
4、樹和二叉樹 | |
樹的基本概念和術語、二叉樹的定義、遍歷二叉樹、樹和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赫夫曼樹及其應用 | |
5、圖 | |
圖的定義和術語、圖的存儲結構、圖的遍歷算法、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拓撲排序的構造方法。 | |
6、查找 | |
線性表的基本查找方法及對表的要求、二叉排序樹的構造方法及平均查找長度的計算、散列函數的構造方法及沖突的處理方法、B樹的構造方法。 | |
7、內部排序 | |
各種內部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排序過程和實現算法、各種排序方法和時間復雜度的分析方法。 | |
二、C語言程序設計 | |
1、C語言基礎 | |
包括:變量聲明、控制結構、輸入輸出 | |
2、算法初步 | |
包括:流程圖、窮舉法、遞推與迭代法 | |
3、數據組織 | |
包括:數組、字符串、結構體、指針、指針數組、文件、鏈表 | |
4、程序組織 | |
包括:標準函數、自定義函數、函數與數組、函數與指針、遞歸算法與遞歸函數、變量作用域和生存期 | |
5、應用程序設計 | |
基于上述數據組織和程序組織的應用程序設計 | |
894 C語言與數據結構 |
一、數據結構 |
1、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 |
數據結構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抽象數據類型的表示與實現、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的分析。 | |
2、線性表 | |
線性表的邏輯結構、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鏈式存儲結構、線性表的插入與刪除操作。 | |
3、棧和隊列 | |
棧和隊列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棧和隊列的特點和相關算法。 | |
4、樹和二叉樹 | |
樹的基本概念和術語、二叉樹的定義、遍歷二叉樹、樹和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赫夫曼樹及其應用 | |
5、圖 | |
圖的定義和術語、圖的存儲結構、圖的遍歷算法、最小生成樹、最短路徑、拓撲排序的構造方法。 | |
6、查找 | |
線性表的基本查找方法及對表的要求、二叉排序樹的構造方法及平均查找長度的計算、散列函數的構造方法及沖突的處理方法、B樹的構造方法。 | |
7、內部排序 | |
各種內部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排序過程和實現算法、各種排序方法和時間復雜度的分析方法。 | |
二、C語言程序設計 | |
1、C語言基礎 | |
包括:變量聲明、控制結構、輸入輸出 | |
2、算法初步 | |
包括:流程圖、窮舉法、遞推與迭代法 | |
3、數據組織 | |
包括:數組、字符串、結構體、指針、指針數組、文件、鏈表 | |
4、程序組織 | |
包括:標準函數、自定義函數、函數與數組、函數與指針、遞歸算法與遞歸函數、變量作用域和生存期 | |
5、應用程序設計 | |
基于上述數據組織和程序組織的應用程序設計 | |
895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 | 一、數據結構 |
1、數據結構的相關概念、算法概念、算法性質及算法分析(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 | |
2、線性表邏輯結構定義、存儲結構的表示,以及在特定存儲結構下線性表基本運算的算法實現; | |
3、棧與隊列的邏輯結構定義、存儲結構的表示,基本操作特點,棧與隊列的基本應用; | |
4、串的邏輯結構定義,基本操作的含義與實現; | |
5、數組定義及其順序存儲,矩陣的壓縮存儲,廣義表定義及存儲結構; | |
6、樹的定義與存儲結構,二叉樹的定義與性質、存儲結構,二叉樹遍歷算法(三序遍歷與按層遍歷),赫夫曼樹與赫夫曼編碼以及二叉樹基本算法的實現與應用; | |
7、圖的定義與術語,圖的存儲結構,圖的遍歷(深度優先搜索與廣度優先搜索),最小生成樹、拓撲排序以及最短路徑的求解; | |
8、查找的相關概念,靜態查找表(順序表的查找與有序表的查找),動態查找表(二叉排序樹),哈希表的相關概念 | |
9、排序的相關概念,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簡單選擇排序、堆排序、歸并排序算法的執行過程、時空復雜度、穩定性以及使用場合。 | |
二、C語言程序設計 | |
1、控制結構 | |
2、算法設計初步 | |
3、數據組織的設計與實現 | |
4、程序組織的設計與實現 | |
5、結構體/指針/文件的應用 | |
896數據結構 | 一、數據結構 |
1、數據結構的相關概念、算法概念、算法性質及算法分析(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 | |
2、線性表邏輯結構定義、存儲結構的表示,以及在特定存儲結構下線性表基本運算的算法實現; | |
3、棧與隊列的邏輯結構定義、存儲結構的表示,基本操作特點,棧與隊列的基本應用; | |
4、串的邏輯結構定義,基本操作的含義與實現; | |
5、數組定義及其順序存儲,矩陣的壓縮存儲,廣義表定義及存儲結構; | |
6、樹的定義與存儲結構,二叉樹的定義與性質、存儲結構,二叉樹遍歷算法(三序遍歷與按層遍歷),赫夫曼樹與赫夫曼編碼以及二叉樹基本算法的實現與應用; | |
7、圖的定義與術語,圖的存儲結構,圖的遍歷(深度優先搜索與廣度優先搜索),最小生成樹、拓撲排序以及最短路徑的求解; | |
8、查找的相關概念,靜態查找表(順序表的查找與有序表的查找),動態查找表(二叉排序樹),哈希表的相關知識,B樹的概念及基本操作; | |
9、排序的相關概念,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簡單選擇排序、堆排序、歸并排序、基數排序算法的執行過程、時空復雜度、穩定性以及使用場合。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