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11月份,距離2016考研時間也日益臨近,到了沖刺階段,2016考研政治的復習重心要轉向材料分析題的準備上,而材料分析題的作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在于日常的積累,對于看到的材料或者現象要經常問材料體現了什么哲學原理,鍛煉出這種思路,那么在作答材料分析題的更加的就會得心應手。學習習近平的講話會發現他的講話中會經常引用一些古語來闡述,那么,我們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時就要思考引用的這些古語都體現了什么哲學原理。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背景: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強調:“積土為山,積水為海。”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推進中非合作,就一定能不斷取得更大成果。我想指出,中非合作是全方位合作。中國重視同所有非洲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無論大小、強弱、貧富。不管是資源富集國還是資源貧瘠國,中國都平等相待,積極開展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我們將抓緊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成果,推動雙方關系全面均衡向前發展,造福中非人民。
原理:量變質變規律
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因而事物的變化表現為量變和質變兩種運動狀態。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的不顯著的變化,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的連續性。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和連續性的中斷。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生。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單純的量變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量變和質變又是相互滲透的,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在質變過程中也有舊質在量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積土為山,積水為海”就是體現了量變質變規律中量變的過程及最后實現的質變。掌握量變質變規律對我們有很重要的方法論其實,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既要重視量的積累,同時也要抓住條件,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反對只重視量變的漸變論,也要反對只重視質變的圖辯論。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作答材料分析題時首先要篩選出哲學原理,作答的內容既包括原理的含義,也包括原理涉及的含義之間的關系,第二問通常就是方法論意義的作答,所以要求考生在準備馬原材料分析題時也要注意總結其所對應的方法論意義。這樣在2016考研政治的考場上才能快速的作答主觀題部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