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考研英語的翻譯是英譯漢,這就從根本上需要考生對英漢之間的差異有較為清晰的認識。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語系,因此,在語言表達上各有自己的特色。英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形合和意合,就如同現象和本質的關系一般。英語中的形合最明顯的標志就是為了保證句子的完整,往往會根據要表達的意思采用不同的句式進行表達。句子中可以出現多個修飾成分,但句子真正的謂語成分只有一個。例如,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在這個主從復合句中,出現了一個定語從句“of which it forms a part”及分詞作狀語“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但真正的謂語部分是“has reduced”。而漢語則是則是重意合,因此這個句子體現在漢語翻譯上則是更重視句子本身的語義。英語句子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時態、標點符號、連接詞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在這個句子中,翻譯成的漢語句子則是靠語義來表現:現在集成電路成了計算機的組成部分,使計算機的體積大大縮小,從而產生了新一代的可攜式微型計算機。在這個句子中,通過“has reduced”體現出的現在完成時態及逗號分開的主從句、“thus”關聯詞及“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現在分詞短語把各句之間的關系表達得非常清楚。而在漢語翻譯中,句子的邏輯關系則需要在對各句簡單陳述的基礎上,通過調整語序和運用“使”、“從而”把各句的意思表達得更完整。
類似于這樣的英漢對比還有很多:“When the United States entered just such a glowing period after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had a market eight times larger than any competitor, giving its industries unparalleled economies of scale.”(“二戰結束后,美國恰好進入了這樣的一段輝煌時期,當時,它擁有相當于任何競爭者八倍的市場,使其產業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在這個句子的漢語翻譯“當時”和“使”使得整個句子的翻譯更貼合漢語的表達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