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考剛剛落下帷幕,“吐槽國考”就登上了微博話題熱搜榜,考生紛紛吐槽“算出來的答案沒一個能跟選項對得上”,“全部涂了B”,“申論草稿紙是行測兩倍大”……無論如何,當國考已經成為過去時,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放在:它給我們什么啟示?考公務員與考研,并列為應屆畢業生的兩大現實選擇,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剛剛過去的2015國考,對于接下來的2016、2017考研有哪些啟示。
●冷熱不均,難度與熱度基本呈正比
據數據顯示,今年國考最熱的職位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技能競賽處(全國技能人才評選表彰辦公室)”,其報錄比達到2847:1。這種熱門崗位好幾千人共同競爭一個職位、冷門崗位則無人問津的現象,年年都有,一點也不稀奇。而且據分析,每年的熱門崗位大多集中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熱度稍遜的也在省級以上,而那些偏遠地區的艱苦崗位則往往報名人數為零。在考研中,這種現象也普遍存在。那些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往往報錄比超高,難度之大另很多人望而生畏。相反,同樣是研究生學歷,普通大學的普通專業在考取難度上則降低了許多。這點對于處在起步階段的2017考研人來說,是一個重要啟示,在確定要報考的院校和專業時,報錄比、考試難度是繞不開的參考因素。
●缺考46萬,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到最后
正如所有“自愿型考試”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今年國考的實際參考人數依然比報名人數有所縮減,只不過數字創了新高:46萬。這是一個什么概念?139.5萬人通過資格審查,93萬人參加考試,46萬人缺考,這意味著大約每3個報名者中只有2個參加了考試,另外1人棄權;對于個人來說,競爭對手由2個變成1個,難度瞬間降低了1/3。對于同樣是“自愿型考試”的考研來說,這個現象同樣屢見不鮮,每年的“棄考率”也很驚人,2015年有考場缺考人數達30%。這至少告訴考研人一個事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堅持到最后,你的對手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厲害,而對于能堅持到底的人來說,勝算也會大大提升。
●“史上最好考”,“降溫”反映考生選擇多樣化
正是由于缺考人數之高,今年的國考平均報錄比降至33:1,創下歷史新低,被稱為“史上最好考”的一年,這也成為反映國考“降溫”的另一個側面數據。同國考一樣,考研也處在逐年“降溫”的勢頭上,每年的報名總人數皆有下滑。不過,這恐怕只是一個較為局部、表面的現象,實際上,國考的熱門職位和考研的熱門專業依然是精英匯聚的焦點,競爭之激烈只增不減。此外,整體上的“降溫”還告訴我們另外一個事實:無論國考還是考研,考生不再是“非你不可”,而是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尤其是互聯網+、O2O新商業模式的興起對傳統行業產生沖擊,帶動了新一輪年輕人的創業潮,使得就業不再與職業絕對掛鉤。年輕人的眼界更寬、路子更廣、選擇也更自由了。
●考試內容接地氣,思路靈活的考生更受歡迎
今年的國考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接地氣”,考察內容涉及諸多現實熱點,如霧霾、減排、新食品安全法、行政法、十八屆五中全會、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等等。其實,作為必須緊跟國家政策的公務員考試,“地氣”年年接,只不過一年比一年接得更徹底罷了。這點在為國家招攬人才的研究生考試中也是如此,不僅考研政治的出題路數與國考有異曲同工之妙,就連部分專業課考試也是緊跟形勢、緊隨熱點。這告訴我們:知識是死的,但考試是活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將來只可能被淘汰,“書呆子”型的考生也必將充當炮灰;相反,那些思路靈活,善于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考生將在未來的考試中大受歡迎。
綜合以上特點,不難發現國考與考研之間存在著不少相通之處,作為應屆畢業生最重要的兩個出路,他們在考試特點、未來方向上呈現同樣的發展趨勢。因此,通過分析此次國考的諸多數據,相信能幫助2016、2017考研人好地認識即將面對的挑戰,從而更加有的放矢、穩操勝券。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