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非教育部考試中心官方標準試題,僅供參考]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 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過這個范圍便是相對的了,這個范圍是指( )
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B.物質和意識是否具有統一性
C.物質和意識何者更為重要
D.物質和意識何者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更密切
2. 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大討論是一場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實踐之所以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 )
A. 真理的主觀性和實踐的客觀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對性和實踐的決定性所預設的
C. 真理的屬性和實踐的功能所規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
3. 近年來馬克思的《資本論》在西方一些國家銷量大增。列寧曾說,馬克思的《資本論》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這本書使讀者看到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形態是個活生生的形態,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類社會作為一種活的有機體,其“骨骼”系統是指( )
A. 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等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B. 與一定的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C. 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社會意識形態
4. 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說道:“我認為,在人類的一切知識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識就是關于人的知識。”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破解了人是什么這一“司芬克斯之謎”,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 )
A. 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內在統一
B. 所有人共同屬性的概括
C. 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5. 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是考察經濟生活運行的重要指標,假設某國去年的商品價格總額為24萬億元,流通需要量為3萬億元,若今年該國商品價格總額增長10%,其他條件不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 )
A.4.2億元 B. 3.5億元 C. 3.3億元 D. 2.4億元
6.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政府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和調節的實質是( )
A.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B.維持資本主義經濟穩定增長
C.消除或防止經濟危機的爆發
D.提高資本主義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
7. 某鋼鐵廠因鐵礦石價格上漲,增加了該廠的預付資本數量,這使得該廠的資本構成發生了變化,所變化的資本構成是( )
A.資本技術構成 B.資本價值構成 C.資本物質構成 D.資本有機構成
8. 1925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指出,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
A. 沒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 沒有擴大民主主義宣傳
C. 沒有到群眾中做實際的調查
D. 沒有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9. 延安時期,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實踐論》、《矛盾論》,主要是為了克服黨內嚴重的( )
A. 經驗主義 B. 冒險主義 C. 機會主義 D. 教條主義
10.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黨制定和執行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是( )
A. 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B. 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
C.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D. 實現速度、結構、質量的統一
11.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 )
A. 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 B. 以人為本
C. 統籌兼顧 D. 全面協調發展
12.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 )
A. 生產發展 B. 生活寬裕 C. 鄉風文明 D. 管理民主
1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是( )
A. 理論聯系實際 B. 解放思想 C. 實事求是 D. 與時俱進
14. 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兩黨在新形勢下的首次會談,此次會議( )
A. 就促進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達成廣泛共識
B. 開啟了國共兩黨對話先聲
C. 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遠景》
D. 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
15. 2008年9月25日,我國神舟七號航天飛船成功飛入太空實現的是( )
A. 載人飛行 B. 繞月探測 C. 天地對話 D. 出艙活動
16. 在2008年4月中旬舉行的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上,一舉成為第一大黨的是( )
A. 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B. 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
C. 尼泊爾大會黨 D. 尼泊爾民族主義黨
二、多項選擇題:17~33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7.近一年多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機面前,人們應該積極主動應對,化危為機。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識能動性原理的是( )
A.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B.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C.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同時產生的
D.事不必難,知難不難
18. 鄧小平說:“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的,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這對我們實現思想理論創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它要求我們( )
A.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 B.打破一切理論的約束
C.關注生活實踐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眾的訴求
19.“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義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這段話表明科學技術是( )
A.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B.歷史變革中的唯一決定性力量
C.推動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會變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20.華羅庚生前曾說:“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人類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后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這段話對我們如何實現人的個人價值的教益是( )
A.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是統一的
B.個人價值的實現是一個歷史過程
C.個人價值的實現是社會價值實現的歸宿
D.個人價值的實現和個人生命的長短相一致
21.“信用制度加速了生產力的物質上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使這二者作為新生產形式的物質基礎發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使命。同時信用制度加速了這種矛盾的爆發,即危機,因而加強了舊生產方式的解體的各種因素。”馬克思的這一論述表明,資本主義信用制度( )
A.已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
B.促進了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物質基礎的形成
C.加速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矛盾發展和解體要素的形成
D.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又加深了商品經濟運行中的矛盾
22. 勞動力是任何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值的構成包括( )
A. 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B. 勞動者在必要時間內創造的價值
C. 勞動者繁育后代所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D. 培養和訓練勞動者所需要的費用
23.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上述決定有利于( )
A. 調整農村土地所有制結構 B. 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
C. 進一步完善生產要素市場 D. 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
2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表明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就要( )
A. 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間的矛盾協調統一起來
B.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
C. 改革現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D. 合理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
25.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中國革命從此煥然一新。從此中國革命有了( )
A. 正確的革命道路 B. 科學的指導思想 C. 堅強的領導力量 D. 嶄新的奮斗目標
26. 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 )
A. 反對外來的資本主義文化
B. 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
C. 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D. 為全民族90%以上的工農大眾服務
27. 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內曾經出現過不同的觀點和主張,其中錯誤的有( )
A.“畢其功于一役” B. 二次革命論 C.“無間斷革命” D. 中國革命分“兩步走”
28. 20世紀50年代中期,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 )
A. 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確立 B. 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 我國步入了社會主義改革時期 D. 我國實現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29.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制、公平主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其中“誠信友愛”的內涵包括( )
A. 全社會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B. 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
C. 全體人民生活富裕,安居樂業 D. 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30.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有( )
A. 農村村民委員會 B. 城市居民委員會 C. 企業職工代表大會 D. 婦女聯合會
31.2008年發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國政府做了各種努力,84017人被搶救出來,140萬被解救,430萬被救治,1萬傷員轉到20個城市地區,被375所醫院及時救治,這個事實表現了( )
A.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珍愛生命,保護人民的性質
B. 中華民族關愛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
C. 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D.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顯著成效
32. 2008年6月20號,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視察工作,在線與網民進行了交流,最近有很多的政府官員,利用網上跟百姓溝通,這種網絡表達體現了( )
A. 公民政治參與的新途徑 B. 反腐倡廉的新通道
C. 民主政治體制的新形勢 D. 密切干群關系的新方式
33. 8月22號成功舉辦完奧運會,彰顯了我國和世界共同進步而遵守的夢想,奧運理念是( )
A. 平安奧運 B. 綠色奧運 C. 科技奧運 D. 人文奧運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4.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華佗是我國東漢名醫。一次,府吏倪尋和李延倆人均頭痛發熱。一同去請華佗診治,華佗經過仔細的望色、診脈,開出兩付不同的處方。給倪尋開的是瀉藥,給李延開的是解表發散藥。二人不解:我倆患的是同一癥狀,為何開的藥方卻不同呢?是不是華佗弄錯了?于是,他們向華佗請教。華佗解釋道:倪尋的病是由于飲食過多引起的,病在內,應當服瀉藥,將積滯瀉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涼感冒引起的,病在外,應當吃解表藥,風寒之邪隨汗而去,頭痛也就好了。你們病癥相似,但病因相異,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將藥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醫是我國寶貴的醫學遺產,強調辯證施治。華佗對癥下藥治頭痛發熱的故事含蘊豐富的辯證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辯證法基本范疇并分析其內涵。(6分)
(2)這個故事對我們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何啟示?(4分)
35.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我國2007年4月-2008年11月CPI及PPI增長趨勢圖
注:CPI(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家庭購買的生活消費品的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一般認為CPI 的增幅大于3%時,就存在通貨膨脹的壓力。PPI(生產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標。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
材料2
我國經濟自2003年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經濟增長速度從2003年的10%一路上漲,2006年突破11%,并于2007達到11.9%。然而經濟偏快增長也帶來一系列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經濟增長有可能由偏快轉為過熱。2007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宏觀調控任務是:“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2008年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不斷加深,國內許多外向型出口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出口持續出現下滑勢頭。上半年經濟增長開始放緩,GDP同比增長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7.9%,這表明“防過熱”已見效,但物價漲幅較高 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7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任務: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財政部等部門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稅率,央行8月初調整了商業銀行信貸規模,9月16日起又下調了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以及流動資金短缺等問題。
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同比回落了2.3個百分點,經濟增長五年多首次低于10%,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影響日益顯現,國內經濟的下行風險逐步加大,中國已經從持續升溫轉入降溫狀態。11月9日國務院宣布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特別是拉動內需十項新舉措的公布。釋放出“保增長”的強烈信號,四萬億的投資將對經濟產生最直接的拉動。十二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指出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要著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資料來源:財政部網站、新浪財經等
問題:
(1)CPI與PPI的走勢及其變化反映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什么問題?結合材料分析導致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4分)
(2)結合材料分析我國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施宏觀調控。(6分)
36. 材料1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過按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的性質也就不同。
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同舊社會的矛盾,例如同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表現為劇烈的對抗和沖突,表現為劇烈的階級斗爭,那種矛盾不可能由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來解決,而只有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夠加以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這些矛盾,同舊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罷了。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
——1957年2月27《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材料2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關于基本矛盾,我想現在還是按照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的提法比較好。毛澤東同志說:“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他在這里說了很長的一段話,現在不重復。當然,指出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決了問題,還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體的研究。但是從二十多年的實踐看來,這個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當。至于什么是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時期全黨和全國人民所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或中心任務,由于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來,實際上已經解決了。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1979年3月30《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歷史背景及這一理論的重大意義(6分)
(2)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深入的具體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成果主要有哪些?(4分)
37. 材料1
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平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3倍多,我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四。
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21737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
外匯儲備從長期沒有達到10億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萬億美元左右,成為世界上擁有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從1978年到200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實際增長6.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則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400多萬。
——摘自胡錦濤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2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的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摘自中共十七大報告
回答問題:
(1)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進行了哪些改革創新才帶來了上述變化(5分)
(2)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5分)
38. 本題為選做題,請在Ⅰ、Ⅱ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試題的成績記入總分。
選做題Ⅰ:
材料1
如果美國不援助歐洲,它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關系各方面都將有窒息之虞,美國這次“援歐”不同與以往,不是向個別國家提供零星援助。我們的政策不是反對任何國家,任何主義,而是反對饑餓,貧窮,悲慘,混亂。我們的任務是喚起合理經濟的再生,促進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存在。任何企圖阻礙別國復興的政府都不會得到我們的幫助。任何政府、黨派為圖政治私利或其他打算,不惜延續人類痛苦的,必會遭到美國的反對。摘編自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講(1947年6月5日)
材料2
2002年1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問尼泊爾,主要討論反恐合作問題,此后,美國每年向尼泊爾提供400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2003年11月3日美國國會批準了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提供875億美元的軍事行動及重建援助的撥款法案。西方把這些經濟援助和重建計劃成為“新馬歇爾計劃”。
伊拉克已探明擁有1100億桶的石油儲藏,遠景儲量達2200億桶,開采成本每桶僅3-4美元。2003年12月,美國國防部公布了伊拉克重建項目中總價值達186億美元的26個重大工程合同,同時以維護美國的“基本安全利益”為由,決定剝奪包括德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在內的100多個曾經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及拒絕向伊拉克派兵的國家參與上述合同的競標資格。首批約9億美元的伊拉克重建合同均在暗盤交易下完成,中標的是清一色的美國公司,而這些公司無不與美國政府有著緊密的聯系。摘編自人民網
材料3
法國前情報員達尼埃爾.雷米在其所著《誰欲殺死法蘭西》一書中認為美國已經發動了一場看不見的“經濟戰爭”,旨在征服歐洲。1995年至1999年間,美國每年立案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有1/4是針對歐盟的。德國和法國不贊成美國對伊拉克動武,惹怒了美國,美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抨擊兩國“有問題”;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賴斯,把包括法國與德國在內的反戰政府比作是二戰前法國隊納粹德國的“姑息主義”,引起德法等國不滿,美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分歧,已經在大西洋聯盟中產生了自他50年前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危機。摘編自中國網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材料一、二比較“馬歇爾計劃”和“新馬歇爾計劃”的異同(5分)
(2)結合材料一、三,剖析近些年來美、歐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顯現的分歧和原因(5分)
選做題Ⅱ: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知名人士開始熱議“中國貢獻”,關于中國在地區和全球事物中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的話語頻現于國際社會。
阿拉伯國家聯盟負責政治事務的副秘書長本?哈拉2007年4月14日介紹,在會見中國駐阿聯盟全權代表吳恩科大使時說,阿盟高度贊譽中國在解決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上發揮的積極作用,中國關于解決該問題的立場是公正積極和平衡的,所發揮的作用是建設性的,有深遠的影響力。第一屆東盟秘書長、泰國前外長素林2008年1月7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積極支持東盟組織的發展,同時積極參與解決本地區以及國際事務,中國為提升整個東亞地區自信力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在東亞地區所做的貢獻,對地區發展給予的大力支持以及所發揮的建設性作用讓東盟信服。摘自《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
材料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和人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系和交往,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以實際行動在世界上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迄今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提供了2000多個援助項目,已累計對49個不發達國家免除到期政府債務374筆。中國已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參加了130多個國際組織,并在軍備控制,貿易投資等國際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了中國的參與,許多國際熱點問題呈現出積極的變化態勢。迄今為止,中國共參與了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現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有1900多人。中國自1990年首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累計新建、修復道路7300多公里,橋梁200多座,排除地雷及各類未爆炸物7600多枚,運送人員12萬多人次、物資26萬多噸,接診病人3.6萬多人次,先后有3名軍官和5名士兵在執行維和任務中犧牲。摘自《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2)中國在當今國際事務中能夠做出“中國貢獻”的原因何在?(4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