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沈陽建筑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初試《城市規劃基礎》(356)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1.考查內容包括城市規劃原理、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建設史(外國部分)、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等課程主要內容;
2.在考察考生城鄉規劃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理論的基礎上,重點考核考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對城市規劃、建設中有關問題進行較深入分析研究、綜合處理的能力;
3.考核考生的科學研究知識儲備、基礎能力與潛質。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
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3小時,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二)試卷結構
1.城市規劃原理(約70分)
2.城市道路與交通(約30分)
3.城市建設史(外國部分)(約25分)
4.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約25分)
(三)試卷題型結構
本科目試卷題型,以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為主。
三、考核要點
(一).城市規劃原理
1.1城市與城市規劃
(1).城市的概念,城市的產生與發展及其根本動因;
(2).城市規劃的法規系統、行政系統、技術系統和運作體制的基本內容;
(3).城市規劃的概念與任務,城市規劃的價值觀。
(4).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特點;
(5).城市規劃的層面及其主要內容;
1.2總體規劃
(6).熟悉總體規劃的作用與特點;
(7).城市規劃的調查研究與基礎資料;
(8).城市用地的分類與用地構成;城市用地適用性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9).城市性質與規模
(10).城市發展戰略的研究方法;
(11).城市主要用地布局
(12).城市空間形態
(13).城市總體布局與總體規劃的編制。
1.3控制性詳細規劃
(14).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內容和方法;
(15).控制性要素與引導性要素的內容、概念;
(16).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內容、要求、方法;
(17).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與管理。
1.4城鄉住區規劃
(18).住區的組成、功能與規劃結構;
(19).住區規劃的技術經濟指標;
(20).住區規劃設計的內容、要求、方法。
1.5城市設計
(21).城市設計的含義、作用、內容、類型;
(22).城市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23).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1.6城市遺產保護與城市復興
(24).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則、意義、歷程與國際憲章;
(25).中國的歷史保護制度與法規建設;
(26).城市遺產保護規劃的基本方法。
1.7城市規劃的實施
(27).城市土地開發與再開發的基本內容;
(28).城市空間開發時序、開發策劃及其組織與管理等的相關內容;
(29).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
(30).城市規劃管理中的行政行為和城市規劃的實施管理。
(二)城市道路交通
2.1城市道路交通基礎知識
(1).道路的涵義,城市道路的功能、作用與特點,城市道路的分類與分級;
(2).交通方式分類與特征,交通流概念、分類與特性參數等;
(3).我國城市交通系統問題、特征與發展趨勢;
(4).交通調查的主要目的、內容、方法、步驟、展開與注意事項
2.2.城市道路線形設計
(5).道路線形規劃設計的一般原則,其主要內容與要求;
(6).道路線形的平面定線和平曲線、縱坡、豎曲線設計;
(7).道路線形組合設計步驟、方法,熟悉道路線形設計圖紙的編繪。
2.3.城市道路交叉設計
(8).道路交叉種類與基本形式,掌握其交通流情形和交通組織原則、方法等;
(9).道路平面交叉口形式確定與設計,道路平面交叉口處交通改善方法和道路立體交叉的設置與基本要求。
2.4.城市道路網規劃
(11).路網技術指標和路網等級規劃的指導原則,路網模式與結構特征;
(12).路網布局的影響因素、原則,路網規劃程序及其評價內容、方法。
2.5城市對內交通
A.城市公共交通規劃
(13).公交系統層次、分類和公交客運能力的概念及公交優先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公交客運能力的措施;
(14).公交系統線網和場站規劃,熟悉其規劃評價。
B.城市軌道交通規劃
(15).城市軌道交通基本形式與特征,當代和國外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
(16).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的關系,掌握城市軌道交通換乘和線網規劃。
C.城市個體與步行交通規劃
(17).我國汽車工業與小汽車交通發展的政策,小汽車交通的需求;
(18).自行車交通地位、現狀問題與趨勢,掌握其組織方式;
(19).步行交通的地位、特征及其所需交通環境,國外相關理論與實踐,掌握城市重點地區的步行交通規劃。
D.城市貨運交通規劃
(20).熟悉貨運方式及其選擇,了解貨運車輛分類、選定及發展趨勢;
(21).熟悉貨運交通規劃的內容和程序,了解貨物流通中心和節點相關知識。
E.城市交通發展政策
(22).國外交通發展的情形及其模式,熟悉其發展模式和政策的共性特征;
(23).城市交通戰略與政策的核心內容、框架結構及其目標、對策。
2.6城市對外交通規劃
(24).鐵路線路的分類、分級和鐵路站場的類型、布置形式與規模,了解鐵路樞紐及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掌握鐵路線路及站場在城市中的布置;
(25).港口的種類與劃分和港口構成與其一般技術要求,以及港口作業區布置的內容、原則、特點,掌握港口對城市發展的作用與影響及其位置關系;
(26).公路的分類、組成和設計標準、技術要素,掌握公路與交通網絡的銜接形式與方法,公路汽車場站在城市中的布置,物流中心及其建設與布置;
(27).航空港涵義和機場分類,機場在城市中的布置,民用機場組成與布置內容、形式與要求等,民用機場與市區交通聯系的方式、方法。
(三)城市建設史(外國部分)
3.1古代的城市
(1).古希臘、古羅馬的城市建設;
(2).西歐中世紀的規劃建設特征及城市建設;
(3).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社會經濟背景,理想城市探討、城市改建、廣場與園林建設;
(4).絕對君權時期的時代背景、唯理主義理論思潮及城市建設,
3.2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城市
(5).近代資本主義城市的產生及社會背景;
(6).近代歐美的城市規劃流派、思潮與實踐。
3.3現代城市
(7).20世紀二戰前的城市規劃與建設;
(8).40年代的社會概況與恢復重建,英國、法國、東歐、蘇聯與日本的戰后重建;
(9).50年代以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城市的恢復、規劃與建設等概況;
(10).50年代以來的國土整治、區域規劃與國土規劃,城市化與郊區化運動、新城建設;
(11).50年代新建的昌迪加爾、巴西利亞;
(12).倫敦、巴黎、華盛頓、東京與莫斯科的城市總體規劃;
(13).50年代城市環境學科的興起和CIAM第十小組的建立;
(14).60年代以來的“環境——行為”研究,馬丘比丘憲章;
(15).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產生與發展的基本脈絡。
(四)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
4.1區域規劃理論基礎
(1).區域劃分、區域規劃及相關概念;
(2).中國區域規劃的發展;
(3).典型區域空間結構理論。
4.2區域空間分析與產業規劃
(5).區域產業結構分析;
(6).區域主導產業確定;
(7).區域產業布局。
4.3城鎮體系規劃
(8).城鎮體系規劃的基本概念;
(9).城鎮體系規劃現場調研內容與方法;
(10).區域人口預測;
(11).城鎮體系規劃結構;
(12).城鎮體系基礎設施規劃布局;
(12).城鎮化及發展戰略的一般內容。
四、考試用具說明
考試需攜帶黑色鋼筆、鉛筆、直尺、計算器等工具。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