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個“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
二、正確評價毛澤東及其意義
關系到怎樣看待黨和國家過去幾十年奮斗的成就,關系到黨的團結、國家的安定,也關系到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前途,不僅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做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做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的重要觀點:
1.社會主義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2.要反對平均主義,重視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價值規律的作用。
3.在社會主義占優勢的條件下,“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
4.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
三、中國革命道路理論
中國革命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經過了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黨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向農村。1930年1月,毛澤東發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鄉村為中心,先在農村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特條件成熟時再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依據:(1)是由中國的具體國情(內無民主,外無獨立)決定的;(2)近代中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和革命的主力軍。(3)革命的敵人長期占據著中心城市,而農村是統治薄弱環節。
四、兩個“不能否定”(毛中特與史綱交叉考點)
我們既不能以改革開放以后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時期,也不能以改革開放前的時期否定改革開放以后時期。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30年的奮斗,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功邁出了重要一步。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工業體系,實現了農業合作化,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解決了在中國這話生產力落后的國家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問題,從而也找到了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并且通過堅定不移地開拓這條道路而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我國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臺階,國家面貌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