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梳理了教育學考研的中國教育史的復習考點沖刺,希望可以幫助大家記憶這些考點,具體內容如下:
7.評述隋唐科舉制度的產生及其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答:隋代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制和選拔優秀人才補充官吏隊伍,逐漸以分科舉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婆e制度產生了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點是面向全社會公開考試,錄取標準專憑試卷成績,專重資才,而不是由地方察舉。唐承隋制,進一步從考試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學制度,使之在人才選拔以至國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來越重要地位。隋唐科舉制度的實行,對學校教育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一方面,由于選才與育才標準的統一;科舉制度促進了當時學校教育的發展:
①由于通過科舉可以取得功名,而進學讀書又是參加科舉的前提,這就引起社會各階層對學校教育的重視;
②科舉考試主要是以儒家經典為內容,這對于學校教育教學內容的統一和標準的一致,也具有積極意義;
③科舉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舉等,促進了當時?平逃、英才兒童教育及文武兼備教育的發展。
另一方面,科舉又使學校教育成為其附庸,對學校教育產生消極影響:
①科舉考試的內容局限于幾部儒家經典,造成學校教育內容脫離社會現實,空疏無用;
②科舉考試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學校的教學重記誦不求義理,充滿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惡習;
③科舉考試把讀書、應考和做官三件事緊密聯系起來,使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人生哲學支配了學校教育,使學校成為聲利之場,嚴重影響著一般知識分子的思想。
8.評析韓愈《師說》關于教師的論述。
答:唐代教育家韓愈以繼承和保衛儒家道統為己任,十分重視教師問題。寫下了著名的《師說》。《師說》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師衛道”。它從師與道、道與業、師與生等各方面系統地論述了教師問題。提出了卓越的見解。
其主要見解:
①關于教師的作用與地位。韓愈從“存師衛道”的角度闡述了教師的獨特功能,他認為師是“傳道”的,儒家的道統是封建社會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師來傳遞,傳道須有師。衛道必須先尊師,師與道是密切結合、不可分離的。“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②關于教師的基本任務,韓愈作了經典性地表述,即“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他認為教師的三大任務為:傳遞儒家道統,傳授古文六藝之業,解決學生在學習道與業過程中存在的困惑;
③關于教師的資格。韓愈認為教師的選擇,不應受年齡、地位、資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與業來衡量。誰先有“道”,誰在術業上有專攻,誰就能成為教師;
④關于師與生的關系。韓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命題,含有“能者為師”和“教學相長”的意思,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傊,韓愈的(師說)在中國教育史上有系統,有創見地闡述了教師問題,是一份寶貴的歷史遺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