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的開始: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民主和科學。
3.五四之前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準備了思想和文化條件。
4.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
首先,從根本上說,提倡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并不能為人們提供一種思想武器去認識中國,去有效地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造。
其次,離開改造產生封建思想的社會環境的革命實踐,僅僅依靠少數人的吶喊要根本改造國民性,是不可能的。
再次,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
5.五四以后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民主:不再是指狹隘的資產階級民主,而是指多數人的民主、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民主。
科學:除自然科學外,就對社會的研究來說,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
馬克思主義開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領域發揮指導作用。
(二)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第四,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后,發生在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
(三)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2011.36: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就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有了嶄新的奮斗目標;有了徹底的革命綱領;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四)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
(1)客觀原因:反革命力量強大;資產階級發生動搖,統一戰線劇烈分化。
(2)主觀原因: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中國共產黨缺乏經驗,不善于將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共產國際不切實際的指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