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刑法學
一、單項選擇題
1.《刑法》第 9 條規定:“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B
2.C
3.注意是問甲的行為。修正的犯罪構成,是指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等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態的犯罪構成和共同犯罪中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構成。
4.甲的行為與乙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A
5.A6.D 7.D
8.《刑法》第 57 條第 2 款規定:“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
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為索取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解釋》中規定,行為人為索 取高利貸、賭債等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 238 條的規定,即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A
10.C
11.單處罰金的沒辦法減刑。B
12.如果行為人妨害公務造成被害人重傷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罪,不再認定為妨害公務罪。A
13.D14.D
15.典型的攜帶兇器搶奪定搶劫罪。C
16.刑訊逼供致人死亡的,以故意殺人罪論處。D
17.《刑法》第 236 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滿十四 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
(一)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情節惡劣的;(二)強奸婦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四)二人以上輪 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B
18.選項 A 構成的是生產、銷售假藥罪;選項 B 構成的是銷售侵權復制品罪;選項 C 構成的是侵犯商業秘密罪。D
19.記住即可。D
20.選項 A 構成的是私放在押人員罪;選項 B 構成的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選項 D 構成的是誣告陷害罪。C
二、多項選擇題
21.ACD
22.C 是犯罪既遂。ABD
23.要的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則明文規定必須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實施的犯罪。ABD
24.洗錢罪,一共七種上游犯罪: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走私犯罪、恐怖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 。ABD
25.AD
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
(1)撤銷緩刑的事由:被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以內犯新罪,或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發現判決宣告以前 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以及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 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
(2)撤銷緩刑的法律后果:①如果是因為在緩期考驗期限內犯新罪被撤銷緩刑的,或者是因為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發現 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被撤銷緩刑的,應當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 按照數罪并罰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②如果是因為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 的監督管理規定而撤銷緩刑的,應當執行原判刑罰。
27.答案要點:
(1)主體不同: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屬于特殊主體,而侵占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2)是否利用職務便利不同:職務侵占罪必須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而進行的,而侵占罪則不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 的。
(3)犯罪對象不同:職務侵占罪的犯罪對象是本單位財物,而侵占罪的對象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
(4)行為方式不同:職務侵占罪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采用竊取、騙取、侵吞等方式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而侵占罪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拒不退還,或將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拒不交出。
四、辨析題
28.答案要點:
(1)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
(2)在法律上有時將一罪作為另一罪的加重情形,不能實行數罪并罰。如綁架又殺害人質的,拐賣婦女又奸淫被拐賣 婦女的,等等。
(3)在理論上,牽連犯、吸收犯、連續犯均屬于數行為犯數罪,但一般只按照一罪處罰,不數罪并罰。
(4)在我國司法習慣上,對于判決宣告前的同種數罪,一般也不實行數罪并罰。
五、法條分析題
29.答案要點:
(1)本條規定中的“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的含義是指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作為人質,利用其他人對 被綁架者安危的擔憂,向被綁架者以外的其他人或組織提出財產要求的行為。
(2)本條規定中的“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是指綁架他人作為人質,利用其他人對被綁架者安危的擔憂,向被綁架人 以外的其他人或組織提出財物以外的其他要求的行為。
(3)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劫持他人并強迫被劫持人當場交付財物的行為,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因為綁架罪是以被綁架 人作為人質向第三人提出要求的行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劫持他人強行被劫持人當場勒索財物的行為,不符合綁架罪的這一 要件,而完全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
(4)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搶劫嬰兒的應按照綁架罪定罪處罰。因為刑法規定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要以綁架 罪定罪處罰。而以勒索財物為目的搶劫嬰兒的行為,是比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行為更為嚴重的行為,盡管刑法沒有將這種行為作出直接規定,但根據論理解釋,當然可以解釋到綁架罪當中,所以應當以綁架罪定罪處罰。
六、案例分析題
30.答案要點:
(1)甲、丁的行為構成了強奸罪一罪,不構成數罪;甲教唆丁實施強奸行為,并為丁的強奸行為提供了準備條件的幫 助行為,丁接受教唆并實施強奸行為,符合強奸罪的構成要件,甲成立教唆犯,丁是實行犯,甲的幫助行為為教唆行為所吸收,不再獨立評價。兩人的行為成立強奸罪共同犯罪;丁在實施強奸中致被害人死亡的行為不需要單獨定罪,因為刑法明確規定強奸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屬于強奸罪的結果加重犯,甲也應對戊的死亡結果承擔責任。
(2)這一事實對甲、丁的定罪量刑沒有影響。因為戊雖然不是甲、丁預期的犯罪對象,但這屬于法律性質相同的對象 認識錯誤,甲也應對戊的死亡結果承擔責任。
(3)不能對甲適用死刑緩期二年不執行。因為死緩只是死刑的一種執行方法,對懷孕的婦女不能判處死刑包括判處死 刑緩期二年執行。
(4)甲不構成累犯。因為甲犯強奸罪是在盜竊罪的緩刑考驗期滿以后,且沒有刑法規定的撤銷緩刑的法定事由。根據 刑法規定,此情形是原判刑罰不再執行,不是刑罰執行完畢,不符合累犯的成立條件。
(5)丁犯罪時不滿 18 周歲,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丁被其父母硬拉到公安機關交待罪行的行為,符合自首的成立條件 ,成立自首。犯罪以后自首,丁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民法學
七、單項選擇題
31.C32.A
33.根據《合同法》第 51 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的,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 分權的,合同有效。
34.C
35.C
36.B
37.A
38.《民法通則意見〉第 175 條第 2 款規定,20 年的訴訟時效期間,可以適用民法通則有關延長的規定,不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C
39.B
40.保管合同是實踐性合同。B
41.《合同法》第 62 條第(三)項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 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B
42.保管合同既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A
43.C44.B45.A 46.B47.B48.D
49.我國婚姻法的“代”的計算方式為從兩者中輩分最小的算到兩者的共同長輩,即甲和乙家任何人都四代,都可以結 婚。甲母和乙家乙父以上任何人都三代,都不可以結婚,甲母只能和乙結婚,同理推出其他結論,不贅述。不過實話,老妖 精在這方面好象有點不開竅,有時候覺得中國的親戚關系太復雜了。A
50.A
八、多項選擇題
51.合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執行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ABC
52.BCD
53.《民法通則〉第 133 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意見〉第 158 條規定,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 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 共同承擔民事責任。第 160 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 到傷害或者造成他人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ABC
54.ABD55.ABCD
九、簡答題
56.答案要點: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是指根據使用功能,將一棟建筑物在結構上區分為各個所有人獨自使用的部分和由多個所有人共同使用的共同部分時,每一項所有人享有的對其專有部分的專有權、對共有部分的共有權以及各個所有人之間基于其共同關系而 產生的成員權的結合。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特征有:
(1)復合性。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由前述專有權、共有權和成員權三要素構成,區分所有人的身份具有多重性。
(2)整體性。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三個要素(三項權利內容)共為一體不可分離。
(3)專有權的主導性。在構成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三要素中,專有權具有主導性。
――只需記住指南中相應的論述就能答好,但應注意復習時候必須有意識的對該知識點加以背誦才能答好。該題失分現象非常嚴重,原因在于很多人對此概念沒有給予相當的重視,而且一些考研輔導堂上說該知識點不會出大題,導致了很多人對該考點未準備。《老妖精指南 2006 精編版》里對這點的復習要求如下52、建筑物區分所有06 大綱新增內容,概念和特征為重點:建筑物區分所有指結構相連或具有共有、共用設備和附屬建筑,為不同所有人共有。具體概念和特征以 06 新指南為準),而且《老妖精指南 2006 押題版》中明確說明,該知識點有可能考簡答題 20、建筑物區分所有(考簡答題)。當時很多人考完了,才后悔沒信老妖精說的話。因此再次強調,聯考大綱中新增內容極有可能是當年的點,應給予高度重視。摘自老妖精加強版
57.答案要點:代位繼承與轉繼承的區別是:
(1)性質不同。轉繼承是連續發生的二次繼承,即由繼承人直接繼承后又由轉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代位繼承 是替補繼承,代位繼承人基于其代位繼承權而直接取得被繼承人的遺產。
(2)事實根據不同。轉繼承基于繼承人后于被繼承人死亡的事實而發生,而代位繼承則基于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事實而發生。
(3)主體范圍不同。轉繼承人可以是被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也可以是被繼承人的其他法定繼承人,而代位繼承中的代位繼承人只能是被代位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
(4)適用范圍不同。轉繼承既可以適用于法定繼承,也可以適用于遺囑繼承,而代位繼承只能適用于法定繼承。
十、辨析題
58.答案要點:
(1)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確。
(2)此說法涉及的是委托代理。所謂委托代理是根據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權而產生的代理。
(3)在委托代理中,代理人接受委托后應當在代理權限范圍內恪盡職守、積極履行代理職責;為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 行使代理權,親自完成代理事務,不得擅自轉委托,更不得濫用代理權。
(4)但并非任何行為都可適用委托代理。根據有關規定,違法行為,具有人身性質的行為、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應當由特定的人親自為之的行為不能適用委托代理。
十一、法條分析題
59.答案要點:本條是關于無因管理的規定。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行
為。其構成要件包括:(1)管理他人事務。(2)有為他人謀利益的意思。(3)無法律上的義務。無因管理一經成立。即 在當事人之間產生債的關系:管理人享有請求償還無因管理或服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的權利,承擔適當管理的義務;本人則 負有償還費用的義務。
在民事生活中,未經他人委托或法律授權管理他人事務本為侵權行為,但因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務是出于為他人謀利益的目的,故阻卻了行為的違法性,并且管理人被賦予了請求償還管理費用的權利。法律之所以如此規定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本人 的利益,因此,依照通說,本人所應支付的必要費用一般以不超過其所受利益范圍為限。
十二、案例分析題
60.答案要點:
(1)A 公司與某甲的購房合同有效。該合同訂立時主體合格、意思表示真實、內容合法、其他方面也符合法律的有關規定,屬合法有效的合同。
(2)A 公司與某丙的購房合同有效。雖然 A 公司已將房屋交給某甲,但并未辦理過戶手續,A 公司仍然是該房屋的所有 權人,因此,合同主體仍然是合法的,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是真實、自愿的,合同內容和其他方面符合法律的有關規定。故 合同合法有效。
(3)該房屋的所有權應當歸某丙。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房屋所有權的變動以登記為準。某甲雖然拿到了房屋鑰匙,但是并未登記,所以并沒有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而某丙不僅有合法有效的合同,而且進行了登記,所以某丙是該房屋的所有權人。
(4)A 公司應當向某甲承擔違約責任。因其“一房二賣”和逾期未辦理所有權證書的行為構成違約。
綜合課
一、單項選擇題
1.C 2.A3.D4.A5.A6.C7.B8.B9.D10.D11.B12.B13.C
14.A15.D16.D17.D18.C19.C 20.B21.C22.D23.D24.B25.D26.A 27. D
28.C29.C30.B31.B32.B33.B34.D35.C36.A 37.A38.C39.B40.C 41.C
42.A43.B44.C 45.D
二、多項選擇題
46.AD47.BC
48.人民檢察院是我國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AC
49.ABD50.BD
51.立法體制是指,不同的立法主體的立法權限的制度和結構體系。BCD
52.ABD53.AB54.ABC55.ABCD56.ABC57.ABD58.AD59.ABCD60.ACD 61.ABCD
62.ABD63.AD
三、簡答題
64.答案要點
(1)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存在明顯的區別: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于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于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關系的主體 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并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 者才承擔不利后果;而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后果相關的;法律義務可以通過義務主體自覺悟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責任則需要 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2)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兩者又有密切聯系:一方面違反法律義務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另一方面,有時候追究法 律責任是法律義務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兩者都是對法律主體的約束,在價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為法律權利 的實現而存在的。
65.答案要點
(1)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屬于立法機關解釋體制。
(2)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是由 1978 年憲法首先確認和建立的。1982 年現行憲法再次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憲法解釋 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
(3)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與我國的憲法體制是相吻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 部分,享有解釋憲法的權力,使得憲法解釋具有立法性質和普遍的約束力,也使得憲法解釋成為一種經常性的行為,而且全 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比其他國家機關更了解憲法的原意和精神。
(4)我國現行憲法解釋體制還存在一定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缺乏具體的程序,應當建立和完善具體的解釋程序,將憲法解釋進一步規范化。
66.答案要點
(1)作為中國近代第一部專門的刑法典,《大清新刑律》體例上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模式,分為總則和分則兩個部分 。
(2)確立了新的刑罰制度,刑罰分為主刑和從刑。主刑包括罰金、拘役、徒刑和死刑;從刑包括剝奪公權和沒收。
(3)采納西方近代法律原則和通用術語,如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緩刑、假釋、正當防衛等。刪除了舊律中 八議、十惡等名目,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
(4)律文后附有《暫行章程》五條,保留了一些親屬相犯之類的封建性條款。
四、分析題
67.答案要點
(1)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為行政規章中 的部門規章。因此,商務部發布的《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應屬于部門規章(考生答行政規章也正確)。
(2)法律規則主要由假定、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個要素組成;假定是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范圍部分,行為模式是指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即作為或不作為的具體行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 規則中對遵守規則或違反規則的行為予以肯定或否定評價的部分。《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第十九條中規定的“酒類經營者” 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并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為法律規則中的“行為模式”;第三十條的 規定“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和“處兩千元以下罰款”是法律規則中的“法律后果”。(考生運用假定、處理和制裁三要素 論進行正確分析,也應給分。)
(3)從“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禁止性法律規則”;從
“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予以明示”這一行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屬于“命令性法律規則”;因為禁止性法律規則和命令性法律規則可以合稱為“義務性法律規則”,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總體上屬于“義務性法律規則”。
(4)因違反行政法規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給定的法律規則 所確定的法律責任屬于行政責任。
68.答案要點
(1)某市政府有權做出限行摩托車的規定。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屬于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具有執行、管理和協調的職能。道路交通及車輛等事項屬于行政機關的管理范圍。市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 規定。
(2)公民甲某的行為違反了憲法和集會游行示威法的規定。公民進行集會游行示威等活動必須首先獲得當地公安機關 的許可,并按照被許可的事項進行。公民甲某擅自聯合群眾到市政府門前游行示威,擾亂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屬于違法行為,應根據具體情節確定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3)公民甲某對市政府關于限行摩托車的規定有意見,可以向市政府提出批評或建議;也可以直接向該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書面建議書,行使憲法賦予公民的監督權;還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許可后進行游行示威,表達自己的意見。
69.答案要點
(1)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同居相隱不為罪的法律規則。(考生答“親屬犯罪容隱”或“親屬相隱”原則,也正確)這一原則是以儒家“父子相隱”思想為淵源的,并由西漢時期“親親得相首匿”原則發展而來。
(2)對犯謀反、謀大逆及謀叛罪者,禁用此律。可見在“忠”、“孝”不能兩全時,維護皇權和封建統治便被置于首要地位。
(3)唐律的這一規定,是儒家學說入律和唐律以禮為準繩的突出表現,旨在維護封建納常倫理和家庭制度。
五、論述題
70.答案要點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泛指人們對法律,特別是對本國現行法律的思想、觀點、心理、知識或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對我國法治建設有重要的影響。第一,就法律意識與法治的關系而言,培養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就此論斷進行正確論述。
第二,在法的制定中,法律意識起著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的作用。聯系我國立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 第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執法和司法中正確適用法律的思想保證;聯系我國執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聯系我國司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聯系我國法律監督實際進行正確論述。 第四,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是全社會成員遵守法律的重要思想保證;聯系我國守法實際進行正確論述。 第五,法律意識是法律文化的基本構成要素,而社會成員較高的法律文化素養是法治國家的條件之一。對此論斷進行正確的論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