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本策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瓦窯堡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
1.闡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
(1)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
(2)中國的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額是要抗日的。
(3)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是可能變化的。
(4)地主買辦階級在斗爭矛頭指向日本帝國主義時,英美的走狗有可能同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明爭暗斗。
2.批判了"左"傾關門主義錯誤,強調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作用。為了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必須肅清黨內長期存在的狹隘的關門主義。
3.規定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具體政策。決定將"人民共和國"口號代替"工農共和國"。
國共合作,共赴國難
1.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國性抗戰的新時期。
2.1937年8月,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不久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南方的紅軍和游擊隊,除瓊崖紅軍游擊隊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3.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4.1937年9月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與第一次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相比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1)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矛盾。
(2)國共雙方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
(3)沒有正式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協商一致的具體的共同綱領。
全民族同仇敵愾,奮起抗戰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是一場正義戰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影響下,全國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爭的洪流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