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復試”政策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考研有一項重大變革:
對初試公共科目(政治、外語等)成績略低于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的,但專業科目成績特別優異,或在科研創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現的考生,可允許其破格參加第一志愿報考單位第一志愿專業的復試(簡稱破格復試)。這就意味著,對于那些志在科研且能力突出,但是英語或政治成績略遜,或只是在初試中沒發揮好的考生,也有了被錄取的機會。
教育部強調,破格復試應優先考慮基礎學科、艱苦專業以及國家急需但生源相對不足的學科、專業。對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的專業,招生單位要積極做好調劑工作,不得單純為完成招生計劃或保護一志愿生源而降低標準進行破格復試。
申請破錄條件:
一般條件:政治或外國語分數不足且分差較小,但業務課(對大數人來說指的是數學和專業課)和/或總分成績很高,且在相關領域有突出表現者。
解讀:
a.百分制的科缺分往往不多于三分,基本全部學校均不超過5分。
b.業務課和總分很高,一般指的是業務課140分以上,或單科排名前10或5,總分排名前10或5;有的學校僅要求總分很高即可。
c.相關領域突出表現指的是本科期間有發表論文,授權專利(一般公開專利是不行的),高等級競賽獲獎。也有些學校采用招生所在院系評審的方法,即系負責人或相關人士進行評估,這種方式使得項目經驗豐富的考生得以符合。
破錄考查方式:
研究生錄取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差額排名錄取,一般破錄有兩種考查方式。
①破錄進入復試,則以原總成績進行加權排名;
②破錄進入復試需要總成績以5:1或3:1等比例進行補償,即所謂的補分。
很明顯,方式一更有利于破錄考生最終錄取,但另一方面,從人情世故來看,如果導師愿意配合考生完成破錄手續那么應該也會想盡辦法錄取該生的。所以補分與否實際上并不很重要。
破錄相關流程:
一般流程:需要考生申請,2-3名正高職稱(教授,研究員)同意推薦,擬報考導師簽字同意接受,系主任簽字。上報所屬教育部門批準方可生效。
解讀:步驟繁瑣,但如果考生素質夠硬,也是會不遺余力的去做,往往是可以走通的。另一方面也看出,目標導師影響力越大,破錄機會越多。
讀研成本:
破錄生是屬于計劃外招生,所以不享受國家助學金待遇。也就是說是沒有每月補貼且自付學費的。導師是否會給予補貼就看情況了。此外雙證都是一樣的。
注:14年研究生獎助學金調整以后政策未知,具體的相關政策請咨詢報考的院校。
注意事項:
①合格生源(含調劑生源)充足的招生專業一般不再進行破格復試。
②破格復試考生不得調劑。
③各招生單位破格復試的錄取人數,原則上不得超過本單位碩士招生計劃的3%。
④破錄時招生單位特別要明確并公開破格復試的條件和程序。
專家解讀&考生熱議
1.支持:改變初試一刀切。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仝允桓是前任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現任國務院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他表示支持教育部此舉。
“以前考研對初試成績一刀切的要求,其實有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公平競爭嘛。但這樣雖然規則統一了,容易識別,但其實并不適合選拔合適的人才,尤其是對MBA、法律碩士等專業學位來說。比如說你是個老記者,考政治、英語肯定考不過本科剛畢業的學生,但能說你的能力不足以讀新聞碩士嗎?”
2.呼吁公開實施細則
東南大學經管院仲偉俊教授對于“破格”復試的新政表示支持,“不過政策出臺后,有多少學校敢于嘗試是個問題,因為一旦開了口子,有了調節的余地,操作起來比較復雜。”
高校實行“破格復試”時應遵循兩個原則:
一是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制定明確公開的細則,“比如有的學校理工科多,數學不能降低要求,但可以對英語適當降低;有的學校文科比較多,對政治英語要求高,數學可略降一些。”
第二個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公布實施細則后,哪些同學是破格參加復試的名單應該公示,破格的條件應寫明。
3.操作不透明,容易鉆空子
政策中幾處表述‘略低于’、‘特別優異’等表達得特別模糊,讓人感覺其條件和程序有很多可操作的空間。擔心會出現不透明,不公平的現象。希望規則和程序在具體實行的時候會越來越完善。”
小編有話說
①不要把過多希望都寄托在破格復試上。因為破格名額很容易受到社會質疑。還是要抓好政治和英語。
②目前不少高校還未實行“破格復試”這一政策,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出臺不過一年,高校破格復試制度有待完善。
③大家要理智看待這一政策,符合條件的盡力爭取,不符合的也不要浪費精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