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由六位院士出馬給大一新生講授《測繪學概論》”,近日該消息一經報出,立即引發輿論強烈關注。華麗的師資配置,使這門課程被冠以“最奢侈的基礎課”。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進校門就見大師,這對尚且懵懂的新生來說,堪稱最好的“開學第一課”。要知道,許多大一新生對自己將要學習的專業知之甚少,自覺興味索然者也不在少數,“第一課”誰來講、怎么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本專業的判斷。據武大測繪學院老師介紹,以前,有些學生不愿意學測繪,還常有人強烈要求轉專業?墒“院士課”開講以來,轉專業的漸漸少了,更有外專業的轉進來。陡然扭轉的曲線,彰顯的正是“院士課”的強大魅力。
其實不只武大,象牙塔里,活躍在教學一線的院士還有不少——頗為“普通”的《普通化學》,趙東元院士在復旦已經開了13年;一門《高等天氣學》,丁一匯院士在國科大一講就是40余載……有人不解,大院士講基礎課,豈不是“殺雞用牛刀”?但事實上,這恰是“好鋼用在了刀刃上”。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將專業的習得視為一座大金字塔,基礎課無疑是學生們夯基壘臺的重要基石。院士們見解深邃、思路敏捷,講起課來貫通古今,收放自如,很多時候一個提醒、一句反問就能引領學生走向更開闊的方向。國內外諸多大科學家,都有講授基礎課的喜好,例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楊振寧,就分別在加州理工、清華給本科生講過課。大咖們幽默風趣、大開大闔的風格,備受學生推崇。
以此再反觀,“院士講基礎課”之所以被視為“奢侈”,反映出的是,時下在很多高校,無論是院士、教授,還是普通老師,都離講臺有點遠了。固然“最好的教師要到一線搞教學工作”的說法早就存在,相關部門也出臺了具體舉措大力倡導“教授給本科生上課”,但落地效果依然有限。一些大教授已不屑于上講臺,許多課程草草上完了之,甚至讓自己的博士生、研究生代課。這背后,有教師個人認識選擇的因素,亦有很多高校仍存的“重科研輕教學”考評傾向的影響。當決定教師晉升的,不是一堂堂課,而是一堆堆論文、表格、項目,給學生上基礎課成為雞肋,也就不稀奇了。
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才能成就一流大學。“此生摯愛是講臺”,國際知名拓撲學家姜伯駒,奔走于燕園大小課堂半個世紀,始終銘記著一名教師的本職。老院士尚且如此,普通教師們更該了然自己肩上的擔子,將教書育人置于職業價值排序的首位。(晁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