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18考研政治馬原沖刺模擬題:唯物史觀
一、單項選擇題
1.社會存在屬于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下列選項屬于社會存在的是
A生產關系
B監獄
C法庭
D意識形態
2.2010年上半年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房產新政,如同“重磅炸彈”落在房地產市場,開發商和消費者的心態都隨之發生了變化。開發商是百分之三百地想賣,很多購房者則因為房價太高的原因,購房意愿只有百分之五十。在這樣的焦灼狀態下,許多地方的房價已經拉開了檔次。大眾心理影響經濟走勢,能正確解釋這一現象的觀點是
A.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決定作用
B.社會心理可以左右社會發展發向
C.只有正確的社會意識才能影響社會發展
D.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3.恩格斯說過:“經濟上落后的國家在哲學上仍然能夠演奏第一小提琴”,這說明B
A.社會意識并不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B.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平衡性
C.社會意識中的各種形式之間相互作用
D.社會意識具有歷史繼承性
4.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意識,在內容上主要是反映現實的社會存在,但同時也會吸收、保留以往形成的某些思想材料,即“古為今用”;在形式上繼承以往既有的方式和方法,同時又根據新的內容和條件加以改造、補充和發展,并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即“推陳出新”。這說明
A.社會意識并不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B.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平衡性
C.社會意識中的各種形式之間相互作用
D.社會意識具有歷史繼承性
5.“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這句話表明
A.人人創造歷史
B.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C.人們可以按自己的目的隨心隨遇地創造歷史
D.人是研究社會歷史的出發點
6.近年來,Tuhao(土豪)、Dama(大媽)等一些網絡熱詞被英國著名的牛津詞典收錄,這說明
A.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B.社會意識沒有階級性
C.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物質的社會關系”
D.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7.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
A.國家政權的階級屬性
B.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C.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D.社會意識的性質和發展水平
8.恩格斯正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明確指出,“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的。”這說明
A.社會歷史發展是人主觀意志的結果
B.社會發展的過程同自然界的發展過程是一樣的
C.歷史是無數個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的合力
D.社會發展總是符合人們的預期的
二、多項選擇題
1.梁啟超曾說:“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舍豪杰則無世界”。“大人物心里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19世紀英國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也認為,世界歷史實質上就是一部在地球上建功立業偉人的歷史,是偉大人物構成了世界歷史的靈魂。這種觀點被稱為英雄史觀,其錯誤在于
A.否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否認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
C.否認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D.沒有看到人們思想動機背后的物質動因和經濟根源
2.有人說,“世界歷史好比一百個大錢,你可以擺成兩座五十的,也可以擺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擺成上和十座十個的。”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兩段話的共同錯誤在于
A. 把社會歷史看成是精神發展史
B. 把歷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積
C. 根本否認社會歷史的客觀規律
D. 否定意識的能動作用
3.英國歷史哲學家柯林武德在其《歷史的觀念》著作中指出:“對于歷史學家來說,所要發現的對象,并不是單純事件,而是其中所表現的思想。發現了那種思想也就是理解了那種思想”,因此,“一切歷史都是思想”。這種觀點的錯誤表現在
A. 肯定了思想因素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B. 否定了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的歷史
C. 否定了社會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實踐活動創造的歷史
D. 肯定了社會歷史在階級社會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4.2015年10月14日,新華社刊發了習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全文。習主席在講話中多次引用古文詩句,寓意深遠,精準傳神,例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等。這些詩句蘊含的哲理有
A.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
B.社會意識是具體的歷史的
C.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社會意識也相應地或遲或早地發生變化和發展
D.社會意識始終對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5.恩格斯說,國家“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借助于國家而在政治上也成為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國家是
A.一個歷史范疇
B.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C.社會存在的核心
D.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工具
6.依據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社會歷史可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這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是社會歷史運動的一般過程和一般規律,但是不同的民族從自己的民族利益,交往以及對歷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點的把握程度出發,可以跨越一種或幾種社會形態而跳躍式地向前發展,這說明
A.社會形態更替具有統一性
B.社會形態更替的多樣性否定了人類總體歷史過程
C.跨越的方向和限度可以不受總體歷史進程的制約
D.社會形態更替的過程是一個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過程
7.“歷史事件似乎總的來說同樣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這種偶然性之中是受內部的隱藏著的規律支配的,而問題只是在于發現這些規律。”這句話揭示
A.社會歷史發展充滿偶然性,無法控制
B.社會歷史發展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C.發現規律就一定能支配規律
D.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每一個階段上,人類都具有選擇性
8.18世紀意大利歷史學家維科在其《新科學》中提出,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都先后經過神的時代、英雄時代和人的時代三個階段,在第三階段,由于“蠻族”入侵或內部紛爭等原因,社會退回到原始野蠻狀態,開始了新一輪的周期性運動。這一觀點的錯誤在于
A.否認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性
B.否認了社會發展的自在性
C.否認了社會發展的前進性
D.否認了社會發展的曲折性
9.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經講過:將來人類的知識將會大大增長,今天我們想不到的新發明將會屢屢出現,我有時候幾乎后悔我自己出生過早,以致不能知道將要出現的新事物。他的話說得不錯。近100年來,電視、尼龍、塑料、青霉素、飛機、計算機、互聯網、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的發明,人類的科技只能用突飛猛進這樣的詞匯來形容,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主要表現在
A.改變生產方式?
B.改變生活方式
C.改變思維方式?
D.改變政治結構
10.“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愿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這句話表明
A.社會歷史發展是偶然性的結果
B.社會歷史是由無數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
C.每個人都會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印記
D.社會歷史的發展無規律可循
11.19世紀英國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宣稱:世界史“實際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業的偉大人物的歷史”。這個觀點所反映的英雄史觀在于否認了唯物史觀
A.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
B.關于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的觀點
C.關于杰出人物的出現是純粹偶然的觀點
D.關于社會歷史發展是無數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的觀點
12.在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社會一定會向前發展,社會形態會通過革命發生變更,需要通過人們有意識的活動來實現,一定會出現領導和組織革命的歷史人物,但這樣杰出政治人物的個人情況又是不確定的,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歷史人物,特別是杰出人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A.歷史人物是歷史事件的發起者、當事者
B.歷史人物是實現一定歷史任務的組織者、領導者
C.歷史人物是歷史進程的影響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緩歷史任務的解決
D.歷史人物有時甚至對歷史事件的進程和結局發生決定性的影響,而且可以決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