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在我們身邊,每分每秒都有無數的暗物質粒子穿越人體和其他物質,但我們卻感覺不到,它們就是“暗物質”。根據科學家研究,宇宙中約分布著68%的暗能量和27%暗物質。而我們所看得見、摸得著的普通物質僅占5%,就如同深沉夜幕中幾顆閃光的星星。暗物質和暗能量被視為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兩朵烏云”,業內認為,揭開暗物質之謎將是繼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通報,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近期頻繁記錄到來自超大質量黑洞CTA 102的伽馬射線爆發。這是科研團隊自衛星上天后首次發布觀測成果,引發了各方關注。去年10月份以來,光子組研究人員發現在CTA 102的方向不斷有高能光子到達,有時一天之中甚至來好幾個事例,而以往一個星期也觀測不到一個。經過持續觀察,他們認為這是來自超大質量黑洞伽馬射線爆發的情況。當然,這只是“悟空”的一次牛刀小試。作為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和粒子鑒別能力最強的高能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由衛星平臺和4個有效載荷組成,分別是塑閃陣列探測器、硅陣列探測器、BGO量能器和中子探測器。它們共同構成一個高能粒子望遠鏡,可以高精度地測量入射粒子的信息。最高可觀測能量是國際空間站“阿爾法磁譜儀”的10倍,能量分辨率比國際同類探測器高3倍以上。伽馬射線觀測方面,“悟空”還觀測到了脈沖星、恒星爆炸后形成的超新星遺跡等天體。
那么,高能量的宇宙射線究竟是來自于黑洞,還是來自于超新星的遺跡,抑或是某些現在還未知的天體?目前學術界有多方猜測。“目前,仍是積累數據階段,說其中包含著多大的成果還為時尚早。”常進坦言,但這一年“悟空”已經超額完成目標。“我們繼續忙并快樂著。”說起自己的新一年的小目標,常進坦言,還是按部就班地做好工作,盡早發表第一批研究成果。目前用于第一批成果所需要的分析數據,已經獲取了一大半,但是在余下部分完成前,誰也說不好將會遇到什么。“只要‘悟空’一切運行正常,未來就有可能在暗物質間接探測、高能天體物理、宇宙射線物理等方面,帶給我們更多驚喜。”袁強說。這是一塊未知的曠野,等待著“悟空”的火眼去發現。
——摘自《人民日報》2017.1.23第11版
請回答:
(1)材料中人們對暗物質的認識過程反映了人們認識過程的什么特點?
(2)請結合材料解讀人類對于暗物質的認識從“一朵烏云”到逐步利用探測器加以研究這一不斷深化認識的這一過程。
【參考答案】
(1)認識過程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過程的反復性,是指人們對于一個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認識的無限性,是指對于事物發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無限發展的,它表現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無限循環,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推移的永無止境的前進運動。
(2)這一基本規律決定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和歷史的。人類對于暗物質的認識過程,正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過程。暗物質衛星探測器的出現,幫助人類獲取到了更多關于暗物質的研究資料,豐富了人類對于暗物質的認識,但這一領域也還存在許多謎團和空白,需要人類孜孜不倦地進行持續的探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