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多名網友發微博稱,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數學科目出現“神押題”,一個名為“李林”的教師在考前押題視頻中舉的例題與實際考試試題十分相似。教育部考試中心回應稱,已確認所舉例題與實考試題不同,視頻中所提及的教師未參與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試數學科命題工作。任何干擾破壞國家教育考試的行為,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教育部考試中心及時回應了考生對泄題的擔憂。近年來,考研一直被泄題陰影籠罩,有關部門對泄題事件一向高度重視,比如針對2016年考研泄題,湖北警方經過歷時4個月的偵辦,出動了大約120名警力分赴河南鄭州、鶴壁、洛陽、廣州等地開展偵查,打掉犯罪團伙11個,挖出了此次考研試題的泄密源頭,打掉了長期盤踞在湖北的助考犯罪團伙,處理了涉案作弊考生。為何泄題事件仍不時發生?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考研培訓機構(“助考”機構)面臨巨大的利益誘惑,花血本打通關節,獲取試題。而在事發之后,雖然相關人員被處罰,但機構依舊存在,甚至把參與泄題作為“當年勇”加以宣傳,以招攬那些希望走捷徑考研的學生繼續牟利。
要治理考研泄題問題,必須切斷考研泄題利益鏈。要加大對泄題事件參與機構、參與人員的處罰力度,對機構要建立黑名單制度,禁止終身進入教育培訓領域。對通過機構獲得考研題目的學生,不僅應判零分,取消當年考研資格,而且,可以將禁止考研期限從最多3年,調整為10年以上。同時要推進研究生考試招生培養改革,扭轉一考定終身。
還應當建立參與國考作弊機構的黑名單制度,在追究相關人員的刑責之后,取消培訓機構的培訓資質,并按照黑名單制度的要求,禁止該機構重要工作人員重新舉辦培訓機構、申請培訓資質。在當前的社會生態下,一個涉及泄題的培訓機構,非但不會被考生唾棄,反而會被“追捧”,培訓機構在出事之后,會以保過、押題等噱頭招生,生意可能更火爆。這會催生泄題問題頻發。為此,必須加大對機構的處罰力度,讓其一次參與泄題等重大作弊丑聞,終身禁入教育培訓領域。
對于參與作弊的學生來說,目前的處罰相對于以前已經更嚴格,可是,禁考1到3年,對本來就準備復讀多年或者本來就覺得希望不大的學生來說,不是多大的事。而我國研究生錄取,更多看筆試成績,這讓搞到題目變為部分考研學生準備考研心照不宣的目標。對此,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禁考年限,比如禁止10年,這會令有考研追求的學生,認真評估作弊是否值得;另一方面,則需要改革我國的研究生考試、招生、培養制度,以社會化考試、大學招生多元評價、培養提高質量加強淘汰,減少泄題等作弊的收益。
總體看來,應試考研、考上研究生之后雖有淘汰但淘汰率普遍不高,讓部分考生有作弊的沖動——只要作弊考出高的分數,大學就會錄取,而錄取之后,不出意外就能順利畢業獲得學位。發達國家大學研究生招生實行申請—審核制度,也會看學生參加統一測試的成績(如GRE),可是,這只是一方面評價指標,大學平時學業、綜合表現不行,即便統一測試成績再高也不會被錄取,而我國雖然也有研究生復試,但參加復試的比例是120%,筆試高分,在復試中被淘汰的概率是很低的。另外,發達國家大學的研究生培養實行“嚴出”培養模式,淘汰率很高,而我國雖然一直強調要重視研究生培養質量,可是,仍缺過程性評價和淘汰。
由此不難看到一條清晰的泄題利益鏈:于培訓機構和學生而言,參與泄題雖有風險,但收益巨大。切斷利益鏈,一方面需要加大處罰力度,另一方面則需要研究生招生探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研究生培養加強質量監控,嚴格過程評價和淘汰,減少一次考試成功的收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