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820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就業成為報考研究生的最主要動因。繼2017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高漲之后,2018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繼續高漲。考生中,往屆生增幅超過應屆生。
雖說2018年考研已經結束,但圍繞此類的話題依舊火熱。中國教育在線發布調查顯示,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屢創新高的同時,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在不斷增長。還有考研動機的調查顯示,改變學校背景、教育出身,提高就業競爭力,是考研的主要動機,比例竟然超過70%,這就直白清晰地表明,大多數人考研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能力,不是因熱愛學問去深造,而是為了貼上新的身份標簽,以便在找工作時增添籌碼,提高勝率。
眾所周知,教育有兩項主要公用,一是個體層面,即提高個人能力,二是社會層面,即改變社會地位。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學歷和薪水要成正比關系。按照總體規律來看,學歷越高,收入越高。筆者認為,學歷高、能力高、素質強,這肯定是普遍現象。以往的“高分低能”的觀點顯然站不住腳,不少事例證明,那些能考高分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展露出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就是比考低分的要強。所以,在當今社會,如何快速在茫茫人海中判定一個人是否為人才,學歷,必然成為主要憑證之一。
既然,學歷具備判定和遴選人才的功能,那么在社會生活中對此展開的各種“手腳”也紛紛露出。隨著越來越多手持高學歷的人才涌入市場,就業市場也發生變化,甚至扭曲,而能力和薪水的關系也不同往昔,如今的高學歷也越來越難得獲得以往應具備的薪水。學歷造假、學歷注水又進一步助長了學歷膨脹之風,使得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只好水漲船高,招聘時不斷將學歷要求加了又加。
當下的就業市場中,本科學歷的含金量早已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不少學生便選擇考研,花更多的時間謀求更高的學歷和更多的薪資機會,研究生學歷的高要求也就應運而生了。從這個意義來說,考研熱并非緩解了就業壓力,反而是拖延。要解決這個問題,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門應改革完善教育制度,讓高等教育和就業市場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一個積極、健康、合拍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社會上也應改變“學歷至上”的陳舊觀點。
其實,改變人才評價體系早已不是新鮮話題,難以落實的原因在于社會觀念革新難度較大,愈演愈烈的“考研熱”再一次拉響了人才評價體系改革的大鐘,只有用人單位、學校、個人共同對此秉持理性的價值觀和積極的邏輯、思維,才不會糊里糊涂地陷入惡性循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