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遼寧大學考研625考古學專業基礎專業課考試大綱公布如下
《考古學專業基礎》考試大綱
考核目標 1掌握考古學基本理論 2掌握考古學主要發現 3了解相關的歷史常識 4文字準確、邏輯合理 考試形式 滿分300分 筆試、閉卷 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約30% 簡答約30% 論述約40% 考查范圍 一、考古學的基本涵義 考古學的定義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 考古學的學科體系 科技手段在考古學中的應用 二、考古學的基本方法 田野考古 考古年代學 考古學文化及其命名 考古學文化的層次 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 ”類型“在考古學中的應用 考古學分期 考古層位學及其基本內容 考古類型學及其基本內容 聚落考古 三、中國考古學簡史 金石學的產生及其發展 二十世紀的中國考古學及主要考古學家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考古學及主要考古學家 四、石器時代考古與史前社會 中國古人類和舊石器文化的分布、年代 中國舊石器時代的分期與文化概述 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分期與區系類型 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學文化的發現及特征 氏族社會 中國遠古社會的傳說 中國早期文明的起源 五、商周時期考古與社會 夏、商、周族的起源 夏朝的考古發現 商周時期的主要的城址、建筑與墓葬 商周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和社會經濟 商周時期的陶瓷器與青銅器 甲骨文與金文 春秋時期列國城市的興起 商周時期邊遠地區的青銅文化 商周的制度和社會結構 商周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六、戰國秦漢時期考古與社會 戰國時期都城與墓葬 戰國時期的農業、手工業與貨幣遺存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等級關系的變化、社會經濟與變法、改革 秦漢時期的城址與墓葬 秦漢時期的農業、手工業與貨幣遺存 戰國秦漢時期的陶瓷器與青銅器 大國爭霸與秦統一 秦漢時期的社會結構與政治制度 秦漢時期的社會經濟與經濟制度 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戰國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 七、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考古與社會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的城址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的帝陵與墓葬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的陶瓷、青銅器、金銀器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的與中外交流有關的遺物的發現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的佛教遺存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的政治、經濟與制度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隋唐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八、宋元時期考古與社會 宋元的城址及都城的格局與變化 宋元的帝陵及墓葬 遼金城址、帝陵及墓葬 宋遼金元的陶瓷 宋遼金元的農業、手工業與貨幣遺存 契丹、女真、蒙古族起源 宋遼金元的社會結構與政治制度 宋遼金元的社會經濟與經濟制度 宋遼金元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宋元時期的邊疆民族及民族政策 宋元時期的中外關系 九、明清 明清帝陵 明清北京城 明清時期中外交流的遺跡與文物 明清時期的社會結構與政治制度 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與經濟制度 滿族的興起與建國 明清時期的邊疆民族、民族政策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明清時期的中外關系 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