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遼寧大學856環境綜合考研大綱公布如下
2018年遼寧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環境綜合》考試大綱
說明:本科目由《環境化學》及《環境學概論》兩部分組成,具體要求如下:
《環境化學》部分(內容涉及比例40%):
一、適用范圍及基本要求概述 《環境化學》考試大綱適用于遼寧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環境化學》是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包括環境化學的研究內容、特點和發展動向,主要環境污染物的類別和它們在環境各圈層中的遷移轉化過程,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歸趨和效應。本考試大綱側重于環境污染化學,著重于各類有害物質在環境介質中的存在、行為、效應以及減少或消除其產生的理論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水環境化學、大氣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化學、化學物質的生物效應與生態效應和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歸趨和效應等內容。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計算方法,并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一)環境化學概論 環境化學基本概念、發展歷史、發展動向、研究內容及熱點問題。 (二)水環境化學 1. 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組成; 2. 水體無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著重沉淀和溶解、配合作用、氧化-還原作用、水體顆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和應用。 3. 水體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環境行為與歸趨模式。著重分配作用、揮發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機制與遷移轉化模式。 4. 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水體富營養化;水體富營養化的機理;營養物質的來源;富營養化的影響因素;湖水的營養化程度;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對策 。 (三)大氣環境化學 1. 大氣中污染物的特征; 2.大氣中污染物的遷移和轉化:光化學反應、重要的自由基、氮氧化物的轉化、碳氫化物的轉化、光化學煙霧、硫酸型煙霧、大氣顆粒物化學; 3.重要的大氣污染化學問題及其形成機制,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的形成與耗損化學;酸沉降化學。 (四)土壤環境化學 1. 土壤組成與性質(吸附性、酸堿性、緩沖性及氧化還原性質); 2. 污染物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重金屬、氮磷); 3. 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與轉化(典型農藥的遷移與轉化過程)。土壤中農藥遷移的基本特性,擴散質體,流動吸附與分配作用,典型農藥(有機氯農藥和有機磷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五)化學物質的生物效應與生態效應 1.污染物質在生物體內的轉運及消除。物質透過細胞膜的形式;物質在生物體內的轉運,生物轉化及消除。 2.污染物質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積累。生物蓄積,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積累。 3.有機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機污染物、有毒有機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4.無機物質的生物轉化。氮硫的微生物轉化,重金屬元素的微生物轉化。 5.污染物質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轉化效應。 (六)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轉歸與效應 1. 重金屬元素(汞、砷)形態、遷移、轉化與歸趨,及生物與環境效應; 2. 有機污染物(有機鹵代物、多環芳烴、表面活性劑)形態、遷移、轉化與歸趨,及生物與環境效應。 三、考試要求 考生應全面系統地了解環境化學的研究內容、特點與發展動向;熟練掌握大氣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態、水中無機及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土壤的組成與性質、污染物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及其機制;充分理解污染物在機體內的轉運、污染物質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積累,污染物質的生物轉化與毒性;了解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轉化、歸趨與效應、有害廢物及放射性固體廢物的種類及毒性。另外,考生應具有應用環境化學的基本理論去解決較復雜的環境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思維和潛力,并且對環境化學的熱點領域研究的最新發展有一定了解。
《環境學概論》部分(內容涉及比例60%): 一、適用范圍及基本要求概述 《環境學概論》考試大綱適用于遼寧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環境學概論》是環境科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包括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內容、特點和發展動向,生態學基礎,能源與環境保護問題,資源利用及保護,典型環境問題形成機制與對策。本考試大綱側重于環境問題的本質,環境問題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當代世界及我國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的變化趨勢等內容。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一)環境與環境科學及環境學 環境學基本概念、發展歷史、發展動向、研究內容及熱點問題。 (二)當代環境問題及變化趨勢 環境問題的本質,環境問題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當代世界及我國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的變化趨勢。 (三)生態學及其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生態學含義及基本概念,生態學的一般規律,利用生態學原理解決環境問題。 (四)能源與環境 世界及我國能源問題,新型能源類型及特點,利用生態學原理解決能源問題。 (五)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典型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土壤污染物的來源、現狀及治理措施。 (六)水資源及其利用與保護 世界水資源利用情況,我國水資源特點,水污染控制技術及我國水污染管理政策。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形成、污染物分類、氣象因素與大氣污染的相互關系,全球性大氣問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及我國大氣污染管理政策。 (八)噪聲公害與微波污染 噪聲的定義、特征、危害、來源,噪聲控制標準及措施,微波污染與人體健康。 (九)固體廢物與人體健康 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定義、來源、危害,固體廢物的管理及消除途徑,危險廢物控制對策。 三、考試要求 考生應全面系統地了解環境學基本概念、發展歷史、發展動向、研究內容及熱點問題,環境問題的本質,環境問題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當代世界及我國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的變化趨勢;熟練掌握生態學的一般規律,利用生態學原理解決環境問題;充分理解水體、大氣、噪聲、固體廢物等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特點及控制方法和管理措施。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