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師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為重點,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完善引育體系,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構建規范有序的師德建設體系。設立教師工作部并將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與教師工作部合并,在組織架構和運行職能上更加明確。緊密圍繞“德才兼備”的標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教育、宣傳、考核、監督、激勵、懲處“六位一體”的教師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崗位聘用、業績考核、職稱評審、評優獎勵、項目資助以及外推專家等工作的基本要求,堅持師德“一票否決”制度。強化理論武裝,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列入學校社科基金相關選題指南,將在中央主要黨報黨刊發表重要理論文章及其他重要智庫成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及獎勵范圍。加強師德教育,針對新入職教師、新晉研究生導師等,開展責任意識、育人能力培訓,每年組織研究生導師參與“四重崗位實踐體驗營”活動,帶領學生赴國家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進行崗位體驗,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需求。舉辦新老教師“結對子”“傳幫帶”活動,充分發揮人文關懷,幫助新入職教師解決實際困難,引領新教師成長。建立掛職鍛煉制度,依托援藏、援疆、援滇和江蘇省“科技鎮長團”等項目,引導教師在科技、教育、農業產業發展、城鄉規劃建設等方面幫助對口單位和地區脫貧攻堅。面向全校教師積極開展向教育楷模黃大年、李保國等同志學習活動,培育一批優秀師德典范教師團隊和個人,包括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崔鐵軍教授團隊、2018最美高校教師孫偉院士等,引導全體教師堅守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
完善有序銜接的人才引育體系。大力推進“高端師資倍增計劃”,制定一流師資隊伍建設方案等,努力形成高端人才、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多層次多類別具有活力的一流師資隊伍與一流人才高地。全面推行高層次人才的全球招聘制度,加大力度引進高端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積極探索全職與兼職相結合、所有與所用相結合的高端人才引進機制,試點推廣全員崗位聘用,加強學術特區建設。設立“至善學者計劃”,實施首聘期“引育”制度,全面實施和完善“院士工程”等,在原有的校內特聘教授、青年特聘教授、35歲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遴選體系的基礎上,形成“首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首席教授—青年特聘教授—至善青年學者”的校內人才體系。構建新型教師培育模式,建立院系青年教師指導委員會,改進完善新教師入職培訓、首開課教師培訓、青年教師授課競賽等工作,形成上下互動、左右聯動的青年教師培養模式。
健全分類考評的教師管理體系。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綜合改革。修訂完善院(系)關鍵績效指標(KPI)考核體系,以人才培養為導向,加大績效考核和獎勵力度。修訂完善院(系)教師工作量考核辦法,強化院(系)在教師考核中的責任與權力。建立健全以教學科研型為主體、教學為主型和科研為主型分類管理方案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指標評價體系,重點解決專任教師中三類不同崗位教師的薪酬分級、激勵分級和考核機制。對實際水平優秀,在教學、科研等領域取得特別突出業績和標志性成果的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人才,制定特殊政策,以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淡化唯“帽子”觀念,不再將人才身份同待遇直接掛鉤。構建以崗位績效工資為主體,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并存的多元化工資體系,并探索建立規范化的考核激勵機制和相應的薪酬調整機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