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大學召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啟動會,正式拉開系列“卓越計劃”大幕。九年來,天津大學共21個本科專業、6個研究生層次學科領域進入計劃,參與學生13000余人。建立了“1234+X”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新模式,該模式自嵌范式轉型的內生動力,有力推動了新工科建設。新工科是立足當前的主動作為,是面向未來的主動謀劃。天津大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十年改革實踐,藉新工科實現由1.0向2.0的跨越。
天津大學堅持“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的新工科建設理念,推動形成以畢業生培養質量與教育模式可復制性為核心追求的“天大新工科教育價值觀”。圍繞“天大行動六問”,實施全體系、全類型、全層次的新工科教育,堅持“問”中“行”,推動“老”生“新”,實施“產”聯“學”,推進“跨”中“融”,構建起新工科教育人才培養共同體。
下一步,天津大學將以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推動形成工程教育創新發展新路。一是構建新工科“學校-天津市-全國-世界”四級實施體系。以全球首個新工科教育教學研究、培訓、交流基地——天津大學新工科教育中心為基礎,全鏈條盤活天津市新工科教育聯盟、天津市新工科教育研究院、全國新工科教育創新中心、國際新工科教育聯盟等平臺資源,系統開展新工科理論研究、師資培訓交流、人才培養標準研制等,統籌推進新工科建設。二是全面實施“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CCII”。本月25日,天津大學正式發布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卓越目標為導向、以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平臺為依托、集合3類5種項目-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天津大學新工科建設方案Coherent-Collaborative-Interdisciplinary-Innovation(CCII),從構建完備的新工科教育培養平臺體系、持續優化新工科教育教學設計、建立健全新工科教育培養平臺評價反饋系統等三方面提出10條關鍵舉措,融合中國特色的新文理教育與多學科交叉的工程教育。三是深入推進新工科教育綜合改革。按照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建設以“四融-四合-六新”為鮮明特點的校級引導性平臺——未來智能機器與系統平臺、未來健康醫療平臺等多個新工科人才培養平臺。校級平臺采用多學院(部)參與和集中管理的方式,圍繞未來科技和產業人才需求,集中各學院(部)優秀教師和優質教育教學資源,進行跨學科人才培養。各學院(部)參照校級平臺,結合自身學科專業特點,建設院級新工科人才培養平臺。
工程教育進入了快速和根本性變革時期,天津大學將主動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責任擔當,推動新工科建設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培養面向未來的卓越人才。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