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T13
科目名稱:氣候資源學
第一部分 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目標
氣候資源學是研究氣候要素中能夠轉化為生產、生活資料的物質、能量及其與人類的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以光、熱、水、風及其組合為研究對象,包括分析其數量、質量、發展變化、空間分布以及綜合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等內容。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氣候資源學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以及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意義,掌握氣候資源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著重掌握光、熱、水、風等氣候資源的計算方法、基本變化規律,以及氣候資源的綜合分析方法。
二、基本要求
切實掌握氣候資源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重點是光、熱、水、風等氣候資源的確定方法,難點是無資料地區的氣候資源推算,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未來的氣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工作實踐之中。
第二部分 內容與考核目標
1. 緒論
(1)了解自然資源科學體系、分類和特點、研究方法、研究領域、學科發展概況等;
(2)掌握氣候資源的定義、形成因子、顯著特性和特點。
2. 太陽輻射資源及其綜合利用
(1)熟悉太陽輻射的類型和特點及輻射場表征方法。
(2)掌握天文輻射、地面太陽輻射的相關基本概念、計算方法以及地表輻射平衡方程;
(4)理解地面太陽輻射的氣候學計算方法,熟悉我國輻射各分量的時空分布特征;
(5)掌握太陽能資源利用區劃方法;
(6)掌握光合生產潛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其計算方法;
(7)掌握太陽能與作物生產的關系。
3. 熱量資源資源及其利用
(1)掌握熱量平衡方程,了解其分量計算方法;
(2)掌握熱量資源的表示和確定方法,了解分布特征;
(3)掌握光溫生產力潛力和種植制度生產潛力等基本概念及影響因素;
(4)掌握熱量資源的統計量及分析方法,掌握保證率曲線圖和列線圖的繪制方法。
4. 水分資源及其利用
(1) 掌握水資源的分類,熟悉水分平衡相關概念;
(2) 掌握降雨量常用的統計指標及區域降雨量的確定方法
(2)掌握蒸發力、徑流、參考作物蒸散、氣候生產潛力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3)了解水分資源確定和推算方法,
(4)熟悉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征;
5. 風能資源及其利用
(1)掌握風能、風壓相關的基本概念及影響因素;
(2)掌握我國風能利用區劃指標、風電場選址的氣象問題和風能利用途徑等;
(4)了解風能計算方法;
(5)熟悉我國風能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
(6)熟悉我國的主要基本風向和地方性風類型。
6. 氣候資源的推算方法
(1)了解太陽能資源的推算方法;
(2)了解熱量資源的推算和訂正方法;
(3)了解水資源的訂正和推算方法;
(4)了解風能資源的訂正、推算和模擬方法。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試目標:
較低要求——了解;
基本要求——理解、熟悉;
較高要求——掌握。
二、命題說明:
1、該課程的命題考試,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確定。各章考題所占分數大致如下:
第一章 約占2%; 第二章 約占25%;第三章 約占25%;第四章 約占25%;
第五章 約占21%;第六章 約占2%。
2、試題難易程度分為容易、較容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所占比例一般為2:3:3: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比例,大體上為“了解”占10%,“理解(熟悉)”占30%,“掌握”占60%。
3、試題主要題型為名詞解釋、問答題等多種形式。
4、題型舉例
名詞解釋:光合生產潛力
問 答 題:熱量資源列線圖怎么繪制?
三、參考書目:
孫衛國. 氣候資源學. 氣象出版社. 2008
四、其它規定:
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總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試題主要測驗考生對本學科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本科目考試不得使用計算器。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