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大綱所列項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僅供復習參考使用。
科目代碼: 823
科目名稱:中國現當代文學
一、考查目標:
攻讀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入學考試現當代文學科目考試內容為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當代文學史,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現當代文學史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文學史理論和方法分析文學現象、展開文學批評并研究文學史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中國現代文學約80分
中國當代文學約7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簡答、分析論述、寫作評論等。
三、考查范圍:
現代文學
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中國現代文學史(1915-1949)的基礎知識、文學流派、文學思潮。
2.深入理解中國現代文學史的代表作家、作品。
3.能運用相關文學史理論闡釋和批評相關作家、創作流派和文學史問題。
考查內容
(注:以“*”表示命題熱度,分三個等級,“*”越多表示往年命題熱度越高)
緒論:中國文學現代化的發生
一、了解晚清到五四時期人的觀念的變化。
二、了解從晚清到五四,中國文學現代空間的開拓過程。
三、理解梁啟超等晚清代表人物在文學觀念革新方面的主張。
四、了解文界革命,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的基本內容和觀念主張。*
五、了解近代市民通俗文學勃興歷程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第一章 20 年代文學
第一節 新文學革命
一、了解《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發動與發展的關系。*
二、理解胡適白話文學觀與周作人“人的文學”的內涵及意義。**
三、了解文學革命時期,新文學力量與舊文學觀念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論爭。
四、掌握文學革命時期,以創造社和文學研究會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觀念,掌握新文學革命實績和歷史意義。***
第二節 20 年代小說
一、了解20年代小說發展的基本概況和代表性重要作家作品。
二、掌握郁達夫、葉紹鈞、許地山的創作藝術特色、風格傾向及文學史意義。**
第三節 魯迅
一、了解魯迅的人生經歷、思想探索,理解并掌握魯迅的文學史意義。
二、理解《吶喊》《彷徨》的主題及內容。能夠深入解析魯迅的代表性作品《阿Q正傳》《祝!贰豆陋氄摺贰犊袢巳沼洝,分析其主題特點、藝術風格和敘述手法。***
第四節 20 年代新詩
一、了解20 年代新詩發展歷程,代表性的潮流、風格。
二、掌握郭沫若、徐志摩、聞一多的創作主題、藝術特色、文學史影響。能夠結合五四時期時代背景和文學史發展,對經典詩歌作品進行評論賞析。**
第五節 20 年代戲劇、散文
一、了解20 年代戲劇發展歷程
二、了解田漢的創作歷程,理解其清新芳冽的浪漫主義創作風格。
三、了解20 年代散文發展脈絡及個性化走向,理解現代散文融合古今中西,進行創造性現代生成的特點。
四、掌握周作人、朱自清的創作主題、風格特色及文學史影響,能夠深入解析其代表性作品的藝術風格和語言特色。**
五、理解魯迅《野草》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個人思想情感內涵,理解作品現代主義的風格特色。*
第二章 30 年代文學
第一節 30 年代文學思潮
一、理解30年代人文主義文學思潮的發展狀況,掌握梁實秋等代表性文學批評家的理論主張。
二、理解“左聯”對30年代左翼文學的貢獻。了解左翼文學思潮的整體特點及公式化概念化的問題,掌握柔石等代表性作家的創作特色。*
三、了解30年代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學思潮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30 年代小說(一)
一、掌握30 年代小說格局特點,掌握京派、海派、新感覺派等流派概念。**
二、掌握丁玲30年代初小說創作的特點,掌握《莎菲女士的日記》的風格特色。理解張天翼的創作對現代諷刺小說的藝術貢獻。
三、掌握新感覺派小說的發生背景、風格特色、創作主題及面臨的創作問題。*
第三節 30 年代小說(二)
一、了解茅盾小說創作的歷程和特色。
二、掌握《子夜》的內容、主題,代表性人物吳蓀甫形象,及《子夜》作為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的文學史意義。理解“社會剖析派”的創作特點。*
第四節 30 年代小說(三)
一、了解老舍小說創作特征與歷程,了解老舍與北京市民文化之間的共生關系。
二、掌握《駱駝祥子》的批判性主題,祥子、虎妞等代表性人物的形象,理解老舍小說批判現實主義的寫作傾向及語言風格特色。**
第五節 30 年代小說(四)
一、了解巴金小說創作歷程。
二、理解“激流三部曲”的內容、主題與文學史意義。掌握巴金前期小說創作青春激情的風格特征及巴金對現代家族史小說創作的貢獻。*
第六節 30 年代小說(五)
一、了解沈從文小說創作的特征,城與鄉兩個寫作方向及其主題內涵。了解沈從文文學創作的邊緣性價值,掌握沈從文小說文化保守主義的思想傾向及獨特的文學史意義。**
二、掌握《邊城》的主題、風格特征、美學內涵,主要人物形象翠翠,作品的文學史意義。*
第七節 30 年代新詩
一、了解30年代新詩格局與發展,理解30年代新詩創作對20年代新詩的思想與藝術深化。
二、理解戴望舒、卞之琳創作的風格特征,詩歌創作的自覺的現代性追求。結合文學史背景及詩歌理論相關知識,能夠對詩人的代表性作品進行藝術賞析。
第八節 30 年代戲劇
一、了解30 年代戲劇發展特征。
二、了解曹禺的戲劇創作歷程,理解并掌握代表性作品《雷雨》的主題、主要人物形象周樸園、周繁漪,掌握這部劇作的主題內涵、風格特色、文學史意義。**
第九節 30 年代散文
一、了解30 年代散文特征。
二、深入理解魯迅雜文的思想內涵、藝術特色、語言貢獻及文學史意義。了解林語堂的散文寫作的風格特點。*
第三章 40 年代文學
第一節 40 年代文學思潮
一、了解國統區文學思潮。
二、了解解放區文學思潮。
第二節 40 年代小說
一、了解40 年代小說在抗戰背景下多元化風格特征。
二、掌握錢鐘書代表作品《圍城》的內容與主題,理解這部作品對中國現代諷刺小說創作的貢獻。*
三、了解張愛玲的創作歷程及小說主題傾向。理解張愛玲的創作與海派文學的文學史關聯,理解代表性作品《傾城之戀》《金鎖記》的主題內涵和人物形象,理解張愛玲創作兼顧先鋒和通俗兩個傳統的特點。**
第三節 現代通俗小說
一、了解現代通俗小說發展歷程。
二、了解張恨水的創作。
第四節 40 年代新詩
一、了解40 年代新詩發展歷程。
二、理解并掌握艾青的創作主題、創作風格,他結合中外兩個文學資源的創造性貢獻,詩歌創作的綜合性特色,能夠對其代表性詩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車》等進行賞析評價。**
三、了解九葉詩派的現代性追求,掌握九葉詩派的概念。
第五節 40 年代戲劇、散文
一、了解40 年代戲劇格局。
二、了解《屈原》的內容。
三、了解40 年代散文創作。
第六節 解放區文學
一、理解并掌握解放區文學發展歷程及《講話》的基本內容,重大歷史意義!栋酌返膭撟饕饬x。**
二、理解趙樹理的創作現實主義傾向,獨特的風格特色,“山藥蛋派”的概念,掌握趙樹理代表性作品《小二黑結婚》的主題。
當代文學
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中國當代文學史(1949-)的基礎知識、文學流派、文學思潮。
2.深入理解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代表作家、作品。
3.能運用相關文學史理論闡釋和批評相關作家、創作流派和文學史問題。
考查內容
(注:以“*”表示命題熱度,分三個等級,“*”越多表示往年命題熱度越高)
第一章 十七年文學
第一節 當代文學的發生
一、理解文學環境與文學規范從解放區向當代文學的轉移和變異。
二、了解文學新方向的確立過程。理解并掌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概念。*
三、理解當代文學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文藝領導權的確立,高度統一的組織化領導,文藝批評方式的批判化,社會主義時代文學的意識形態性。掌握“一體化”概念。*
第二節 建國后十七年的文學運動與文學思潮
一、了解文藝思想的批判和論爭:建國后的三大批判。
二、了解雙百方針的提出,理解重大意義和概念。*
三、了解“大躍進”時期的文藝運動。
第三節 十七年小說創作
一、理解并掌握“題材”的意義與小說劃分。*
二、了解農村題材小說的代表作品、趙樹理、孫犁的創作及趙樹理評價史的變遷。
三、了解革命歷史小說的代表作品《紅旗譜》《創業史》《暴風驟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紅巖》的創作歷程,理解這些作品的創作主題,風格特征及文學史意義。掌握史詩性和革命英雄傳奇兩個概念。***
四、了解百花文學時代的創作,掌握干預生活小說的代表作品《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創作主題,理解這部作品的代表性人物形象,理解《紅豆》人性主題的表現。**
第四節 十七年的詩歌創作
一、了解詩人的處境與詩壇的重組。
二、掌握政治抒情詩的基本概念和創作特征,并能結合代表性詩作進行賞析。
三、了解新生活敘事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第五節 十七年的散文、戲劇創作
一、了解50、60 年散文創作基本特征,理解60年代散文三大家楊朔、秦牧、劉白羽的創作基本特點。
二、了解50、60 年戲劇創作基本特征。
第二章 “文革”十年文學、“地下文學”
一、了解“文革”對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影響。
二、理解“革命樣板戲”的形成與內容。
三、理解“地下寫作”的概念、產生與意義。
第三章 1980—1990 年代的文學思潮
第一節 1980 年代文學思潮
一、理解新時期文學與政治關系的調整歷程。
二、了解人道主義與主體性問題。
三、了解文學的形式革新。
第二節 1990 年代文學思潮
一、掌握90年代人文精神討論這一概念。
二、理解1990年代現實主義的變異。
三、理解市場經濟影響下的文學思潮特點。
第四章 1980—1990 年代的小說
第一節 1980 年代小說
一、了解王蒙、張賢亮的創作歷程,掌握傷痕小說概念,歸來作家的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汪曾祺、路遙、賈平凹的創作歷程,掌握《受戒》《平凡的世界》《浮躁》等作品的主題,藝術風格及創作影響。*
三、了解1980年代莫言、馬原等的先鋒小說的產生背景、創作傾向及文學史影響,掌握《紅高粱》等代表性作品的風格特色,藝術貢獻及主要人物形象。**
第二節 1990 年代小說
一、了解1990 年代小說流變。
二、理解陳忠實、余華的創作發展歷程。掌握新歷史小說概念,1990年代先鋒小說的現實主義轉型的意義!痘钪贰栋茁乖返却硇宰髌返闹黝}意義,中心人物的性格形象,風格傾向及文學史影響。**
三、了解王朔、王小波的創作及1990年代小說的世俗化創作傾向。
四、了解女性寫作的發展歷程,理解王安憶、陳染等代表作家的創作風格,掌握《長恨歌》的主題、人物形象。*
第五章 1980—1990 年代詩歌
了解1980—1990 年代詩歌流變。掌握朦朧詩的創作特色,掌握“朦朧詩”的概念,能夠運用詩歌理論分析鑒賞顧城、舒婷代表性詩歌創作特色。*
第六章 1980—1990 年代戲劇
了解1980—1990 年代戲劇流變。了解賴聲川的創作。
第七章 1980—1990 年代散文
了解1980—1990 年代散文流變,掌握巴金《隨想錄》的創作風格、主題內容及思想史、文學史意義。了解臺灣和香港散文創作。
第八章 2000 年以來的文學思潮
了解2000 年以來的文學思潮流變,了解大眾文化與網絡文學創作概況。
第九章 2000 年以來的小說
了解新世紀以來精英文學創作與發展歷程,了解網絡小說、通俗小說概況。理解莫言創作與民間意識的關系,理解畢飛宇等作家創作特色。掌握底層寫作的概念,底層寫作的主題。
主要參考書目(所列參考書目僅供參考)
考試類型 |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初試參考書目 |
《中國現代文學史(1915-2018》 |
朱棟霖等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0 年版 |
初試參考書目 |
《中國當代文學史》 |
洪子誠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0 年版 |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