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基本情況
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曾在國有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工作,現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2003、2004年曾受德國DAAD(國家學術交流中心)支持出訪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從事合作研究,2006-2007年在哈佛大學做Wertheim Fellow訪問學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勞動經濟系(教研室)主任。曾經擔任《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雜志主編(2001-2005),中國勞動學會勞動教學分會副秘書長(2001-2005),國際區域與地區工作與勞動發展協會(RLDWL)常務理事(2010-2013)。
研究領域
勞動經濟學、組織經濟學、就業與失業、收入分配與薪酬
開設課程
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的經濟學分析、西方經濟學、經濟博弈論
學術論文
1、“對霍氏團隊激勵機制執行中多重均衡問題的探討”,《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年第5期。
2、“中美‘限薪令’:同樣的效果”,《世界知識》,2010年第5期。(3月出版)
3、“從希臘大罷工看西方罷工運動的特點”,《世界知識》,2010年第7期。(5月出版)
4、“退休制度中的‘蛋糕分配’”,《世界知識》,2010年1第13期(12月1日出版)。
5、“大學生創業切勿盲目”,人民日報,2010年6月21日
6、“中國利率波動性對失業影響的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3期。
7、“勞動市場中介理論述評”,《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年第5期。
8、“Does the system for eliminating the last violate the labour laws in China?” Peter Lang GmbH, Frankfurt am Main 2009.
9、“末位淘汰會違反勞動合同法嗎?”,《企業管理》,2008年第4期。
10、“國泰君安的天價薪酬與奧巴馬的限薪令”,《世界知識》,2009年第6期。(3月出版)(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2009年6月版轉載)
11、“The Analysis of Channels and Possibility on Wage Data Collection in China”, The 3rd Globle WageIndicator Conference ,2008-04-16.
12、“失業問題三種分析范式的比較”,《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13、“經濟學中團隊激勵理論述評”,《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11期。
14、“新型工業化條件下勞動市場就業指標體系研究”,載紀寶成、楊瑞龍主編《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15、“中國產業職業性別隔離的檢驗與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4期。
16、“中國收入分配格局問題研究綜述”,《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人大報刊復印資料),2005年第2期。
17、、“Aggregate Analysis for the Effects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on Employment”, in China and the WTO: Effects on Employment, Labor Relations, Intercultural Management & Economic Welfare, AEPI Osnabrueck University, 2004.
18、“20世紀西方勞動經濟學的主要發展”載《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商務引書館2004年版
19、“中國就業政策選擇與經濟結構調整”,載紀寶成、楊瑞龍主編《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1月。
20、“美聯儲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歷史演變”,《經濟問題探索》,2003年10月。
21、“2010年前中國大學生就業的宏觀總量分析”,載曾湘泉主編《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22、“勞動力市場秩序”,(合作)載紀寶成主編《轉型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秩序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24、“WTO對中國就業影響的總量分析”載《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5、“勞動經濟學中工會理論的新進展”《工會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2期。
26、“勞動經濟學中的雇傭關系理論述評”《東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27、“西方勞動經濟學兩大流派的比較”《勞動經濟》2001年第2期。
28、“反周期政策與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經濟與管理研究》2000年第6期。
29、“貨幣理論的微觀基礎述評”《經濟與管理論叢》1999年第6期。
20、“八十年代西方貨幣理論的主要發展”《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31、“新貿易理論政策主張述評”《經濟學動態》1999年第3期。
32、“西方貨幣理論主要流派比較”《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33、“亞當.斯密的經濟發展模型及啟示”《經濟問題探索》1996年第2期。
學術著作
1、《歐洲產業關系》,譯著,(主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年。
2、《研究生用宏觀經濟學》,撰寫“貨幣理論”與“失業”,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3、《產業關系研究方法》(譯著)(合譯,校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年1月。
4、《勞動經濟學》(副主編),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年8月。
5、《勞動經濟學》(副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6、《美聯儲實施貨幣政策的經驗及其借鑒意義》,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公共物品、公共企業和公共選擇》,譯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8月版。
8、《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參編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8月版。
科研課題與學術交流
科研項目:
1、北京市朝陽區青年干部培訓需求研究(主持),北京市朝陽區黨校,2010年
2、一院軍品科研生產進度風險管理研究(主持),中國火箭研究院,2009年
3、北京市朝陽區干部培訓質量評估研究(主持),北京市朝陽區組織部,2009年
4、中國科協工作者教育培訓與職稱工作狀況研究(主持),中國科協,2008年
5、中國工資指數研究(主持),國際合作項目,2007-2012年
6、中國企業科技工作者現狀研究(主持),中國科協,2007年
7、中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與激勵體系研究(主持),中國科協,2006年10月
8、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主要參與者),國家社科基金,2003年
9、WTO對中國就業和勞動關系的影響(主要參與者),中德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2003-2004
10、美聯儲實施貨幣政策的經驗及其借鑒意義(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十五”項目,2002-2004年
學術交流:
2010年12月11-13日,參加“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勞動關系分會2010年年會”,提交論文“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的經濟影響”,并獲得三等獎。
2010年11月5-6日,參加臺灣中正大學舉辦的“第2屆全球化發展趨勢下勞工關系與人力資本發展策略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企業社會責任與中國勞動市場重構”,并發言。
2010年8月28-29日,參加“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2010年年會”,提交論文“中美制造業勞工成本估計與比較”,并獲得優秀論文獎。
2010年6月12-16日,參加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第7屆國際區域與地區工作和勞工發展論壇”,并和參加會議的20多國代表展開學術交流。
2008年6月12-16日,參加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舉辦的“第6屆國際區域與地區工作和勞工發展論壇”,提交論文““Does the system for eliminating the last violate the labour laws in China?”,并發言。
2008年4月12-16日,參加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舉辦的“第3屆全球工資指數論壇”,提交論文““The Analysis of Channels and Possibility on Wage Data Collection in China”,并發言。
2006年8月-2007年8月,作為Wertheim Fellow學者,受國家留學基金委支助,在哈佛大學“勞工與工作壽命研究所”從事研究和進修。
2004年10月-12月,作為訪問學者,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支助,在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社會科學院從事學術訪問。
2003年9月7—12日在柏林參加“第13屆國際產業關系學會大會”,提交題為“Aggregate Analysis for the Effects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on Employment”的學術論文,并發言。
2003年6月—9月,作為訪問學者,受DAAD(德國國家學術交流中心)和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資助,在德國奧斯納布魯克大學社會科學院從事“WTO與中國勞動就業研究”的課題研究。
聯系方式
電子郵件:dinghongy@sina.com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