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大學生違約現象普遍
近日,記者走訪中發現,港城不少高校畢業生為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往往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先草簽,再違約,這種現象已十分普遍。
廣東海洋大學大四學生陳均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已經成為了一名身經“百戰”的面試老手。 如今,陳均已經拿到了4家公司的offer,他笑稱,自己已經不能隨口講出去了哪些公司面試了,要認真回憶才能一一說出來。今年4月初,陳均順利簽了一家不錯的公司,然而,參加完幾場大型招聘會后,陳均又收到了一家發展前景更好的公司的錄用通知,隨后便產生了毀約的想法。“我對比過了,這家公司的年薪與之前簽約的至少相差一萬五,而毀約金為六千元,這樣算下來違約也劃得來。”據陳均介紹,整個過程挺繁瑣,首先要說服企業同意違約并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之后會拿到企業發的違約函,才能回院系里取回交到學校的就業協議書。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違約“成本”水漲船高,以前賠一兩千元就能搞定,現在一般要三五千元左右,有的企業會要到一兩萬元,但仍阻擋不住部分大學生違約,不少選擇違約的大學生表示:“畢竟找工作是大事,學了十多年,就是為了能找個稱心如意的工作,這就跟結婚似的,千挑萬選總得找個能看對眼的。”
企業:“草簽族”致企業損失大
針對大學生“草簽”現象,不少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違約改簽,不僅影響公司的人事招聘,更是大學生不誠信的體現。
“現在大學生的違約越來越多,我也見怪不怪了。為避免違約對公司造成損失,我們公司簽約一般是3年,違約金5000元,對于報到前違約的大學生一般只賠違約金就行。但還有不少報到后違約的畢業生,公司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培訓,但培訓后沒幾天就走人了,這對公司而言損失較大,我們還得花時間下工夫重新招人,影響很大。”我市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負責招聘的陳先生表示,其負責招聘已有3年多,遇到大學生違約的就有5、6個。為避免再遇到大學生違約,公司在招聘過程中,都會明確問到學生“家是哪的”、“父母是否支持在外地工作”等問題。
從事員工招聘工作多年的劉經理告訴記者,企業招聘新員工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并且這個成本會越來越高,如果員工頻繁辭職勢必會對企業造成不小的損失。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也為了幫助新員工度過“職場浮躁期”,越來越多用人單位也正在考慮用新的辦法來對新員工進行挽留。
專家:慎重簽約,踏實求職
我市某高校輔導員陳老師表示,平時對畢業生做了大量思想教育工作,要求畢業生誠信簽約,但收效甚微,“草簽”違約現象依然存在。陳老師建議畢業生在面對求職時應堅守誠信,同時應有清晰的工作方向和目標,這樣不僅會減少求職時的盲目性,跳槽現象也會隨之減少。
“在前途和誠信面臨抉擇時,很多大學生選擇了前途,但這種行為恰恰最不利于今后的發展。”陳老師表示,目前不少招聘企業舉行校招會的時間較分散,同時大學生還可以通過網上投簡歷等多種方式就業,這都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和回旋余地,給大學生“草簽”提供了機會。
“選擇‘草簽’違約的畢業生一般自身條件、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先來的企業不錯,后來的企業更好,這是典型的一山望著那山高。從情感上可以理解學生想奔個好前程的愿望,但原則上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陳老師認為,大學生“草簽”不僅關乎大學生誠信問題,同時違約率升高也將影響企業對大學生的看法,增加了企業的招聘成本,建議畢業生要慎重簽約,踏實求職,否則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