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研究生應用統計專業介紹如下:
全日制應用統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培養單位:數學與統計學院(201)
一、培養目標
主要為政府部門、大中型企業、咨詢和研究機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統計專門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
2、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并熟練應用統計分析軟件,具備從事統計數據收集、整理、分析、預測和應用的基本技能。
3、能夠獨立從事實際領域的應用統計工作。
4、掌握一門外語的實際運用。
二、領域簡介
應用統計以概率論為理論基礎,研究背景涉及社會科學領域、工程科學領域以及眾多自然科學領域等,是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專業。應用統計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隨機性的數據,對相關問題進行統計推斷并作出預測,為決策行動提供依據和建議。
主要內容既包括適用于很多領域的一般統計學方法,比如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統計描述、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等,也包括某些特定領域的專用統計方法,比如時間序列分析、試驗設計、誤差理論和分析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統計分析方法與技術的應用日益重要,科學技術對統計方法的依賴亦愈來愈強。統計學與其他學科的緊密結合將產生新的邊緣學科,許多學科的發展將依賴于統計理論與技術的應用。
應用統計相關領域有:社會發展與評價、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保護與利用、電子商務、保險精算、金融業數據庫建設與風險管理、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政府統計數據收集與質量保證、分子生物學中的統計方法、高科技農業研究中的統計方法、生物制藥技術中的統計方法、流行病規律研究與探索的統計方法、人類染色體工程研究中的統計方法、質量與可靠性工程等。
統計學是定性與定量研究的有力工具,統計方法在這些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三、招生對象與學習年限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
四、培養方式
1.采用課堂教學、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2.教學方法注重課堂講授、模擬訓練、案例分析、現場研究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充分反映應用統計實踐領域對專門人才的知識與素質要求,突出統計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注重分析能力和創造性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3.突出應用統計實踐導向,加強實踐教學。研究生在專家指導下參加專業實習,提交實習報告。專業實踐時間不少于6個月。
4.實行導師負責的導師組制。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導師組,由導師組指導學生確定專業方向和學習規劃,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和撰寫學位論文。
五、課程設置
實行學分制,應獲得總學分不少于39學分: (一)學位課程不低于27學分,包括公共課5學分、專業必修課15學分、案例分析3學分和專業實踐4學分;
(二)選修課程不低于12學分。 另外,須完成開題報告、論文中期報告兩個必修環節。具體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見學校官網。
六、實踐環節
專業實踐環節包括校內實踐教學(如計算機操作及編程、案例分析、模擬訓練等)和校外實踐(如社會調查、現場研究、基地實習等)兩部分。實踐環節時間不少于6個月,其中社會調查2-3周,實習基地實習6-8周。校外專業實踐一般安排在第3、4學期。
專業實踐結束后須提交實踐總結報告,其中含社會調查報告(合格計1分)和基地實習報告(合格計3分),由指導該環節的指導人(可以是校內外導師、也可以是實際部門的專家)作出評定。
《武漢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手冊》是研究生院專門制定的重要材料,專業學位研究生每人一冊,用以實時并詳細記載其專業實踐各環節的實施情況與評定,將在完成后連同實踐總結報告一起存入研究生的學位檔案。
七、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結合實際問題、實際數據和實際案例。開始撰寫學位論文之前,研究生須向導師組作開題報告,闡述論文選題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等。經導師組討論通過后,開始撰寫論文。學位論文的形式可以是與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相關的調研報告、數據分析報告或應用統計方法的實證研究等。學位論文須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按計劃獨立完成。
論文撰寫完成后除經導師寫出詳細的評閱意見外,還應有2位本領域或相近領域的專家評閱。
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獲得規定的學分,方可申請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應由5位與本領域相關的專家組成,其中至少1位是來自應用統計實踐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通過論文答辯者,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可授予應用統計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