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專業介紹如下: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的前身是1984年恢復建立的化學與化學工程系,下設化工教研室、化機教研室、高分子教研室和基礎化學教研室等。1995年隨著各學科的發展而成立化學工程學院。1999年學院新組建環境工程系并更名為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2004年學院主體與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合并。隨著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能源化工行業的蓬勃發展,2012年成立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簡稱化工學院);W院將圍繞國家和西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能源化工業的快速發展勢頭,按照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建設思路,探索人才培養創新之路,在科學研究和新技術工程應用兩方面建成一流水平。
目前,學院下設化學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工業催化研究所、高分子化工研究所等。具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化工過程機械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校本科生400余名,碩士研究生近250名,各類博士生50余名。其中本科畢業生中約50%的同學可獲得繼續深造的機會,研究生多數直接參與各類前沿工程應用課題的研究,其科學作風和科研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和鍛煉。因此,畢業生需求旺盛,主要從事煤化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環保、醫藥等相關領域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及運行維護、工程監理、高級行政管理等工作。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具有教育部長江學者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陜西省“百人計劃”學者1名,西安交通大學“騰飛人才計劃”特聘教授2名。大部分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以及在國外學習與研究的經歷。在過去的二十幾年中,學院始終十分重視教學工作,倡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深入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更新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實驗室建設、推行研究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大大提高。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被批準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獲批陜西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目前擁有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3部,陜西省教學團隊1個,陜西省精品課程1門,近五年來,培養的學生也在各類科技大賽中成績優秀,獲得了第六屆“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銀獎;第六屆西安高新“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以及“網絡虛擬運營”專項賽銀獎;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銀獎;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凱盛開能杯”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一等獎。
學院專注于基礎和前瞻性實驗條件的建設,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高端支撐平臺。目前,學院擁有反應精餾、煤氣化、天然氣轉化、超臨界流體反應與萃取、電化學綜合測試、催化劑性能綜合評價等大型實驗裝置,還擁有熱分析儀、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和激光粒度儀等先進測試儀器。同時,學院擁有Aspen PLUS、Chemical CAD、UniSim Design、Fluent、COMSOL等大型商業軟件。
二十幾年來,學院逐漸形成的優勢和特色研究方向為:(1)能源化工工藝系統集成與排放控制。該方向針對工業過程生態化、水系統集成、能量系統集成和氫氣系統集成等化工節能與化工過程集成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2)能源化工過程強化與放大。該方向致力于超臨界流體過程、反應和分離的耦合技術、外場協同作用以及非常規介質、熱質傳遞等過程強化技術在能源生產中的應用基礎和工程放大研究。圍繞能源化工領域的重大問題和現實需求,推進過程強化與放大技術在能源化工領域的應用;(3)煤-油-氣-鹽資源的綠色轉化。該方向將各類新型催化反應與分離技術在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鹽化工和煤化工中應用,提供基礎理論的支撐和工程應用的示范;(4)能源化工系統及裝備的長周期安全運行。該方向開展了大量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過程裝備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了理論與技術支持。(5)高效化工過程機械與設備技術。圍繞過程工業急需的裝備開展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為能源化工提供關鍵裝備技術。近五年來,學院主持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課題、國家“863”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在AIChE J、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和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國際化工頂尖期刊及其他國際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29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和教學獎勵5項。2007年4月,學院與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共同建設單位,聯合組建了由西北化工研究院發起的陜西省煤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5年7月,學院和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能源化工工藝及裝備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將積極發揮能源化工工藝和裝備技術優勢,切實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深化校企合作。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將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國際化工學科前沿,圍繞能源、化工、材料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主題,進一步發展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學科的優勢方向,并拓寬學科方向,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建設并拓展新的專業,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開展與國際接軌的教育教學實踐,推動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進一步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人才;經過不懈的努力,力爭成為國內和國際化工領軍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高水平平臺,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